[實用新型]一種石墨反應釜攪拌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23982.0 | 申請日: | 2015-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199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顧揚;王繼兵;蔣錦鋒;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晨光石墨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墨 反應 攪拌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機構,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大型石墨反應釜中的攪拌機構。
背景技術
攪拌機構是石墨反應釜核心部件之一。一般的攪拌機構包括主軸以及各個攪拌軸組成,且攪拌軸外表面通過石墨外包鋼管制成(結構如附圖2所示)。但是由于石墨的線膨脹系數低于鋼件的線膨脹系數,在溫度的作用下,易引起外包石墨脹裂等現象的發生,從而需不斷更換新的攪拌軸,從而降低了攪拌軸的使用壽命,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壽命長的石墨反應釜攪拌機構。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石墨反應釜攪拌機構,包括主軸鋼管,所述主軸鋼管外表面設有主軸石墨管,所述主軸鋼管上連接有若干對稱設置的攪拌葉,所述攪拌葉是由攪拌葉中心軸、攪拌葉鋼管以及攪拌中心軸端板構成的圓形結構;所述攪拌葉鋼管外表面設有攪拌葉石墨管,所述攪拌中心軸端板外側設有攪拌葉石墨堵頭,所述攪拌葉石墨管以及攪拌葉石墨堵頭構成方形的攪拌葉石墨保護結構,所述主軸鋼管底部還設有主軸石墨堵頭。
作為優化,所述主軸鋼管外側還設有機械密封套管。
作為優化,所述攪拌葉石墨管與所述主軸石墨管的接合處還設有攪拌葉石墨加強圈。
作為優化,所述攪拌葉石墨加強圈與所述主軸石墨管之間設有間隙。
作為優化,所述攪拌葉中心軸、攪拌葉鋼管分別與所述主軸鋼管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原有攪拌葉進行改進,考慮到石墨的線膨脹系數低于鋼件的線膨脹系數,對鋼件以及石墨結構進行了改進,從而解決了外包石墨容易脹裂的問題,從而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石墨反應釜攪拌機構,包括主軸鋼管2,所述主軸鋼管2外表面設有主軸石墨管3,所述主軸鋼管2上連接有若干對稱設置的攪拌葉,所述攪拌葉是由攪拌葉中心軸5、攪拌葉鋼管7以及攪拌中心軸端板8構成的圓形結構;所述攪拌葉鋼管7外表面設有攪拌葉石墨管6,所述攪拌中心軸端板8外側設有攪拌葉石墨堵頭9,所述攪拌葉石墨管6以及攪拌葉石墨堵頭9構成方形的攪拌葉石墨保護結構,所述主軸鋼管2底部還設有主軸石墨堵頭1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主軸鋼管2外側還設有機械密封套管1。所述攪拌葉石墨管6與所述主軸石墨管3的接合處還設有攪拌葉石墨加強圈4。所述攪拌葉石墨加強圈4與所述主軸石墨管3之間設有間隙,在溫度狀態下給石墨膨脹留點空間。所述攪拌葉中心軸5、攪拌葉鋼管7分別與所述主軸鋼管2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如圖2所示的現有技術中的攪拌結構示意圖?,F有的結構很簡單,直接在鋼管攪拌葉外層包裹一層石墨即可,但是由于石墨的線膨脹系數低于鋼件的線膨脹系數,在溫度的作用下,易引起外包石墨脹裂等現象的發生,從而需不斷更換新的攪拌軸,從而降低了攪拌軸的使用壽命,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晨光石墨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南通晨光石墨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239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