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管切開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13070.5 | 申請日: | 2015-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452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宇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宇芳 |
| 主分類號: | A61M16/04 | 分類號: | A61M16/04;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劉品超 |
| 地址: | 21400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管 切開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設備領域,涉及一種氣管切開導管。
背景技術
氣管切開術是用于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難的一種常見手術,在氣管切開手術中需要通過氣管切開導管給病人吸痰和連接呼吸機。氣管切開導管都是由導管、固定翼、氣囊和內芯組成,導管為彎曲狀。在使用時,通過固定翼兩側的綁帶將氣管切開導管固定于患者口腔位置,通過綁帶固定氣管導管,操作簡便易行,但是采用綁帶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臨床醫生在緊張快捷的手術作業時,容易將綁帶打成死結,造成難以解開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巧妙、合理的氣管切開導管,該導管能夠方便快捷地固定于患者口腔部位,固定牢靠穩定。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氣管切開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翼,固定翼的導管固定孔中緊固連接導管本體,在導管本體內孔中設置有插管芯,所述固定翼一側連接第一柔性帶,另一側連接第二柔性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帶上均布設有若干通孔,第二柔性帶外側端部緊固連接鎖緊環,所述鎖緊環上轉動設置有限位桿,第二柔性帶上還設置有、用于穿設第一柔性帶的袢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本體下部管體表面設置有氣囊,導管本體內壁中設有充氣管,所述充氣管下端連通氣囊,充氣管上端穿過固定翼、向前延伸,并在充氣管前端密封連接充氣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產品結構簡單合理,與現有同類產品的最大區別在于,固定翼兩端分別連接一根柔性帶,通過柔性帶實現將氣管切開導管方便快捷地固定于病人口腔部位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包括導管本體1、固定翼2、氣囊3、充氣管4、插管芯5、充氣囊6、第一柔性帶7、第二柔性帶8、通孔9、鎖緊環10、限位桿11、袢帶12等。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氣管切開導管,包括固定翼2,固定翼2的導管固定孔中緊固連接導管本體1,在導管本體1內孔中設置有插管芯5,所述固定翼2一側連接第一柔性帶7,另一側連接第二柔性帶8,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帶7上均布設有若干通孔9,第二柔性帶8外側端部緊固連接鎖緊環10,所述鎖緊環10上轉動設置有限位桿11,第二柔性帶8上還設置有、用于穿設第一柔性帶7的袢帶12。
所述導管本體1下部管體表面設置有氣囊3,導管本體1內壁中設有充氣管4,所述充氣管4下端連通氣囊3,充氣管4上端穿過固定翼2、向前延伸,并在充氣管4前端密封連接充氣囊6。
本實用新型產品中的插管芯5為硬質塑料,以確保較好的導向效果,同時插管芯5下端部位圓滑的錐形,便于導向芯頭順利插入到氣管中。
固定翼2通常為橢圓形,第一柔性帶7、第二柔性帶8分別固定于固定翼2兩端,將第一柔性帶7穿設于鎖緊環10中,拉緊第一柔性帶7至氣管切開導管固定于口腔部位時,將限位桿11穿設于此時相對應的通孔9中,實現氣管切開導管鎖緊固定的目的,同時將第二柔性帶8的余出部分穿設于袢帶12中,這種固定氣管切開導管的方式操作起來簡單易行,在臨床上,具有省時省力的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宇芳,未經劉宇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130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匯流帶串并組合式光伏組件
- 下一篇:一種抗PID效應的光伏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