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快速脫水機及基于快速脫水機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204530.8 | 申請日: | 2015-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696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秦顥;宋明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金顥軒環(huán)境工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廣東莞信律師事務所 44332 | 代理人: | 吳炳賢 |
| 地址: | 523800 廣東省東莞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脫水機 基于 污水處理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快速脫水機及基于快速脫水機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污水處理裝置一般包括3-4個沉淀池,從生產車間出來的污水先接入到初級沉淀池,然后再經各級沉淀池的自然沉淀,形成上層清液和下層沉淀,清夜可以循環(huán)利用,沉淀則倒出做廢棄物處理。這種處理方法簡單,但是占地面積大,自然沉淀處理時間長、效率低,還需要經常清理,不但延誤了生產,還需要耗費投資來清理池子。而且,自然沉淀并不能有效除去工業(yè)廢水中的表面活性劑、磷酸鹽、金屬鹽類等物質。此外,在工業(yè)廢水處理中也常遇到廢水較為清澈、懸浮物較少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僅進行簡單的物理沉降,很難實現(xiàn)懸浮物和水體的分離,大大影響廢水處理效率,并增加了后續(xù)處理的負荷;且沉淀中的水分不能被有效地“榨取”出來,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可見,提供一種可脫水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非常必要。
現(xiàn)有的脫水裝置一般有板框壓榨式或抽濾式。板框壓榨式脫水機可進行宏量的污泥脫水處理,但是脫水效率較低。抽濾式脫水機脫水速度快、效率高,然而其僅能進行少量污泥的脫水處理。導致抽濾式脫水機不能大規(guī)模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污泥易堵塞抽濾孔,導致脫水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損壞機器;二是污泥污泥由于受到吸力的作用變得越來越致密,污泥之間的水分不易穿過污泥之間的間隙達到漏斗底部。由此可見,如能及時清除抽濾式脫水機中的污泥,勢必提高抽濾效率,加大脫水速度。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快速脫水機以及基于快速脫水機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該快速脫水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脫水效率高;該基于快速脫水機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而且污泥中的水分可盡可能地“榨取”出來,從而可以節(jié)約水資源。此外,該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進行污水處理的處理時間短、效率高,可做到隨用隨清洗,不會延誤了生產,不需要耗費投資來清理池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抽濾式脫水機不能自動清除濾餅導致脫水速度慢以及現(xiàn)有技術中污水物理沉降處理效率低、處理結果不理想、以及泥水難分離而提出的一種快速脫水機以及基于快速脫水機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
為了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快速脫水機,包括長方體形漏斗、導管和真空泵,所述導管的一端與所述漏斗底部相連接,所述導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真空泵相連接,所述真空泵用于給所述漏斗底部提供真空吸力,在所述漏斗內部設置有抽濾板和刮板,所述刮板垂直于所述抽濾板并與所述抽濾板相接觸,所述刮板通過機械臂固定在所述抽濾板上方且可在所述抽濾板上方左右移動,在所述漏斗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可開合的門。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門為自動升降門,所述自動升降門包括門板、滑槽以及自動升降機構,所述滑槽為“U”型凹槽,位于所述漏斗左右兩側與所述抽濾板垂直的邊上,所述門板與所述抽濾板垂直的兩條邊位于所述滑槽中且可在所述滑槽中上下滑動,所述門板與所述自動升降機構相連接,所述自動升降機構可帶動所述門板上下滑動,從而實現(xiàn)所述門的開合。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升降機構為絲桿升降機構且位于自動升降門下方,所述絲桿升降機構包括絲桿和驅動器,所述絲桿靠近驅動器的一端為帶有螺紋的螺紋桿,所述絲桿靠近門的一端為光滑的圓柱桿,所述圓柱桿的橫截面積小于所述螺紋桿的橫截面積,所述圓柱桿穿過所述漏斗底部并與所述滑槽相配合,當所述驅動器推動所述絲桿向上運動時,所述絲桿推動所述自動升降門向上運動,當所述驅動器推動所述絲桿向下運動時,所述自動升降門在重力作用下將落回所述抽濾板平面。
優(yōu)選地,所述滑槽為半圓柱形,所述半圓柱的直徑等于所述圓柱桿的直徑,即當所述圓柱桿與所述滑槽相配合時,所述圓柱桿的一半陷入所述滑槽,所述圓柱桿的另一半位于所述滑槽外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在所述漏斗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呈“U”型且傾斜地設置在所述門外,所述污泥收集槽的寬度等于所述門的寬度。
為了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金顥軒環(huán)境工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金顥軒環(huán)境工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045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