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拉鎖式建筑墻板及一種制作拉鎖式建筑墻板時使用的拉鎖鍵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84838.0 | 申請日: | 2015-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005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姚景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景祥 |
| 主分類號: | E04C2/30 | 分類號: | E04C2/30;B28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張蘭海 |
| 地址: | 021008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拉鎖 建筑 制作 墻板時 使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鎖式建筑墻板,本實用新型又涉及制作該墻板時使用的拉鎖鍵。
背景技術
隨著“綠色住宅”的廣度實施,采用可再生資源制成的輕質建筑墻板將逐漸成為組成墻體的重要構件。由于國內對輕質建筑墻板的設計較晚,至今還有許多關鍵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板與板之間的連接大多數生產者及使用者是把板制成凸凹的企口,然后用膠凝材料把相連的兩板粘接在一起,即便是采用性能十分優良的膠凝材料來粘結也難以達到持久的連接強度,因此在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物的墻面上出現裂縫。影響了墻體的保溫、隔熱以及隔聲、防火、防水性能,影響了裝飾、裝修效果和墻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及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因此,用膠凝材料粘接的方式已被人們普遍否定。
為了控制裂縫的產生,2009年10月3日本申請人就申請了申請號為:200910204132.5(專利名稱為:拉鎖式建筑墻板)的專利,用該技術的結構和方式、方法組成的墻體,已完全不用粘力來實現板與板之間的連接,而是采用拉鎖式鎖合的方式來實現板與板之間的牢固連接。該技術實施后,大大減少了墻面裂縫的數量、寬度及長度,取得了一定的技術效果。但經過幾年的實際應用也出現了缺陷和不足。如:1、當兩個被連接的板收縮系數不同步時,兩板之間會出現細微裂縫;2、過梁板仍需要搭接到兩側的板上,若直接對接過梁板容易向下滑動或脫落;3、當板與梁、樁、柱連接時,卡件很難卡住板的被卡的側壁,板與梁、樁、柱之間也會出現細小裂縫;4、當內楔形槽稍長些時,槽內的料漿凝固后易出現間斷性斷裂。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導致好墻體仍然不能實現。
又因為墻板澆筑時間較早,凝固也較早,更堅固,而內楔形槽中的澆注料澆灌時間晚,凝固也較晚,相對于墻板而言就不是很堅固,導致墻板與內楔形槽內的澆注料在凝固過程中萎縮比有差異,從而導致墻板與澆注料體發生分離。
再者,內楔形槽中澆注料進行澆灌時,由于重力作用,越往底部,受力越大,澆注料密度也越大,越往上部,受力越小,澆注料密度也越小,從而導致同一根澆注料上下密度不均,在脫水凝固過程中,上下萎縮比不同,進而導致上下質量差異,對整個墻體的質量造成影響。墻板好,不一定墻體好,所以墻板連接技術是關鍵,其中包括連接節點,板縫構造等。
本申請人把自己申請的申請號為:200910204132.5技術方案進行深入分析:其給出的技術方案只能有效的相互控制板的橫向收縮,因為料漿柱體在內楔形槽內能滑動,所以對板的縱向的收縮無法相互控制。經過苦思冥想和通過多次實驗,獲得到一個新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效果顯著,克服了現有拉鎖式建筑墻板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使真正的好墻體得已實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鎖式建筑墻板,以解決墻體裂縫、斷裂問題,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制做該拉鎖式墻板時使用的拉鎖鍵。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解決技術問題的:在墻板板面邊緣設有外楔形槽,墻板板面周邊為側面,側面和外楔形槽之間的凹部為內楔形槽,其特征在于:內楔形槽的至少一側設置有兩個及以上橫向凹槽或凸起。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這樣解決技術問題:內楔形槽的至少一側設置的橫向凹槽為橫向梯形槽、錐形槽、半球形坑或矩形槽;
在內楔形槽的至少一側設置有橫向梯形柱、錐形柱、半球形丘或矩形柱;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這樣解決的:一種制作拉鎖式建筑墻板時使用的拉鎖鍵,為一個楔形柱體,其中兩個面相互垂直,稱為垂直面,另外的面稱為槽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鎖鍵至少一個槽口面上設有兩個及以上的凹槽或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技術問題還可以這樣解決:槽口面上的凹槽為橫向梯形槽、錐形槽、半球形坑或矩形槽;
槽口面上的凸起為橫向梯形柱、錐形柱、半球形丘或矩形柱;
槽口面外設有附加層,附加層外表面設置有凹槽或凸起;
附加層設置在槽口面兩側,槽口面兩側的附加層底邊通過鉸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內楔形槽內的澆注料進行重力分散到每個凹槽或凸起上,避免在澆灌時導致的密度不均,也可以將每層凹槽或凸起之間的應力分散到內楔形槽的各自的側邊上,避免應力過于集中造成局部受力過大而產生破裂,進而提高整體墻板的建筑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景祥,未經姚景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848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