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腹腔鏡管形吻合器抵釘座的抓持調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80945.6 | 申請日: | 2015-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842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蔡建春;陳蘭;洪心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072 | 分類號: | A61B17/07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04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腹腔鏡 吻合 器抵釘座 調節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術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腹腔鏡管形吻合器抵釘座的抓持調節器。
背景技術
自20世紀80年代末,腹腔鏡技術迅猛發展,廣泛應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領域。經過近20余年的探索和積累,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已日趨完善,然而,全腹腔鏡下完成腸管吻合仍是其操作難點之一。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需要腹腔鏡下抓持吻合器抵釘座與吻合器器身對吻,這種吻合器抵釘座一般都是管形的,由于缺少專用器械,術者常用普通的腹腔鏡手術持物鉗或分離鉗抓持抵釘座,其接觸面積小,摩擦力小,不能有效的抓持管形吻合器抵釘座,極易發生滑脫,難以拖曳抵釘座所在的近端腸管與遠端腸管內的吻合器器身準確對吻。故造成手術時間延長,影響術者操作流暢性,增加手術風險。同時,反復滑脫有損傷腸管的潛在風險,增加了手術并發癥。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申請號為201420202035.9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腹腔鏡管形吻合器抵釘座抓持鉗,該抓持鉗在現有的腹腔鏡鉗的末端設置了上鉗嘴和下鉗嘴,通過手柄帶動推動桿傳動來實現鉗的開合,抓持抵釘座時,抵釘座位于上鉗嘴和下鉗嘴之間的凹口處,從而可以牢牢抓持抵釘座防止其滑脫。
但是,該抓持鉗在套夾圓柱形的抵釘座時,經常抵釘座的位置不合適,那么操作者只能用手移動整體抵釘座和抓持器,比如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動,即使這樣,也很難對吻成功,若要達到對吻成功的目的,有時需要多次的嘗試套夾才能夾準,這對于操作者的技術要求確實非常高,而且容易損傷腸管;另外,即使套住了抵釘座,其與吻合器器身吻合過程中,仍然存在較高的滑脫幾率,穩定性仍然較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吻合時的滑脫率一般較高,從而使抵釘座與吻合器器身吻合的時間仍然較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腹腔鏡管形吻合器抵釘座的抓持調節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腹腔鏡管形吻合器抵釘座的抓持調節器,包括前手柄、后手柄、絕緣管、推動桿、轉輪、上鉗嘴和下鉗嘴,還包括拉桿,所述拉桿穿過所述絕緣管并伸出所述絕緣管,所述拉桿的前端包括第二上鉗嘴和第二下鉗嘴,所述第二上鉗嘴與所述第二下鉗嘴銷接,并在所述第二上鉗嘴和第二下鉗嘴中部設置有第二凹口,所述拉桿的后端設置有第二前手柄和第二后手柄,所述拉桿的后端與所述第二后手柄連接,所述轉輪還與所述第二后手柄連接。
本技術方案是在申請號為201420202035.9的中國專利的基礎上,增加了拉桿和控制拉桿頭部的第二上鉗嘴與第二下鉗嘴開合的第二前手柄和第二后手柄,使用時,可以通過控制第二前手柄和第二后手柄來實現拉桿頭部的第二上鉗嘴與第二下鉗嘴的開合,閉合第二上鉗嘴與第二下鉗嘴,即可先套住抵釘座,然后通過拉桿的前后移動使抵釘座實現前后移動,拉桿前后移動的距離優選為2cm左右,從而可以更精準的調整抵釘座的位置,拉桿與轉輪連接可以實現抵釘座的360°旋轉;另外,第二上鉗嘴與第二下鉗嘴先套住抵釘座后,再用上鉗嘴與下鉗嘴套住抵釘座,增加了套住抵釘座的穩定性,使其與吻合器器身吻合時,滑脫的幾率大大降低,并且吻合更快更準。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鉗嘴和下鉗嘴的內側均為扁塊狀。從而可以增加抵釘座與上鉗嘴和下鉗嘴的接觸面積,更穩定。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鉗嘴和下鉗嘴的內側設置有防滑紋。可以減少滑脫的風險。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上鉗嘴和第二下鉗嘴的內側均為扁塊狀。可以增加抵釘座與第二上鉗嘴和第二下鉗嘴的接觸面積,更穩定。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上鉗嘴和第二下鉗嘴的內側均設置有防滑紋。可以進一步減少滑脫的風險。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輪為微調撥輪,所述微調撥輪的最小轉動角度為1°。現有的轉輪轉動幅度較大,不容易控制,這種微調轉輪,可以對轉動角度進行微調,提高了準確性。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微調撥輪位于靠近前手柄的位置,并在所述微調撥輪的表面設置有凸棱。這樣方便撥動,手握手柄時,同一只手的大拇指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鉗嘴和下鉗嘴打開時呈“V”字形,所述上鉗嘴和下鉗嘴的外側均呈直線型。由于整個抓持調節器進腹后上鉗嘴與下鉗嘴是閉合的,閉合后的頭端也呈直線型的,方便整個抓持調節器進腹,不會損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未經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809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心血管內科用壓迫裝置
- 下一篇:縫合器及其擊發保險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