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75793.0 | 申請日: | 2015-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954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佳慶;范明豪;李偉;武海澄;杜曉峰;陳自年;王貽平;汪書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K15/00 | 分類號: | G01K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排油注氮 溫度 探測器 模擬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變壓器排油注氮溫度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油浸式變壓器排油注氮裝置的溫度探測點在變壓器頂部安裝,但并非直接接觸到變壓器本體,而是安裝在金屬支座上。一旦變壓器發生火災,溫度迅速上升超過探測器自帶的玻璃球設定溫度,玻璃球則爆裂發出信號。該溫度根據經驗預先設定,而非測量值因此不能實時顯示。變壓器的溫度一般由本體自帶的兩塊油溫表及一塊繞組溫度表顯示。在炎熱的天氣里,由于變壓器本體輻射、太陽輻射、環境因素等原因,油浸式變壓器排油注氮裝置的溫度探測器的溫度可能與變壓器本體溫度存在差異。普通環境條件下檢驗合格的油浸式變壓器排油注氮裝置的溫度探測器或其選型在上述情形下未必能夠滿足要求。
全尺寸的溫度探測器實驗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實驗條件難以控制,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可重復性差。因此,對于開展實驗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或者是對于元器件的檢測檢驗來說,全尺寸實驗裝置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能夠在實驗室模擬太陽輻照情況下的變壓器排油注氮裝置溫度探測器的溫度變化特征,檢驗溫度探測器性能。
一種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熱輻射錐1、復合熱流計2、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3、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4、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數字流速計6油溫探測器7、攪拌發熱復合裝置8、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9、風墻10;
熱輻射錐1安裝在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的上方,復合熱流計2安裝在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與熱輻射錐1之間,復合熱流計2與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3連接,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4安裝在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的頂部,數字流速計6、油溫探測器7、攪拌發熱復合裝置8分別安裝在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的內部,數字流速計6、攪拌發熱復合裝置8分別與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9連接,油溫探測器7與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3連接,風墻10設置于整個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的一側。
所述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3采用NI9213數據采集系統。所述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4采用JYWDQ-1型溫度探測器,接點容量為220VDC.5A,動作溫度為93℃;所述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采用變壓器外殼專用鋼板按照220kV變壓器1:4縮比制造;所述油溫探測器7型號為WRNK-191,探頭直徑為0.5mm,精度可達0.1℃;所述攪拌發熱復合裝置8可攪拌油箱內的油使之產生流速,同時可配合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9控制油溫和液體流速;所述風墻10的環境風速調節范圍為0~8.0m/s。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在實驗室條件下,利用熱輻射錐和復合熱流計模擬太陽輻照下電力系統變壓器油箱與箱頂溫度分布規律;包括實驗臺主體、輻照功率調節系統及油溫和流速控制系統(攪拌發熱復合裝置、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并配置先進完備的溫度測量系統(油溫探測器),可對不同邊界條件下構建的溫度分布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觀測和研究,可在實驗室實現溫度探測器性能的檢測檢驗。在實驗成本方面,本小尺寸實驗臺相比大尺寸的實驗臺耗費少,可重復性強,操作方便,同時與計算機模擬方法相比準確性高。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結構圖;
1、熱輻射錐,2、復合熱流計,3、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4、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5、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6、數字流速計,7、油溫探測器,8、攪拌發熱復合裝置,9、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10、風墻。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模擬檢測裝置,包括熱輻射錐1、復合熱流計2、熱流及溫度處理系統3、排油注氮溫度探測器4、油浸式變壓器模擬油箱5、數字流速計6、油溫探測器7、攪拌發熱復合裝置8、流速及攪拌綜合控制系統9、風墻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75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