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緩閉止回閥用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68348.1 | 申請日: | 2015-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924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政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騏榮機械自控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5/03 | 分類號: | F16K15/03;F16K15/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葉敏華 |
| 地址: | 20180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止回閥 內置 油壓 緩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壓緩沖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緩閉止回閥用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緩沖止回閥一般包括閥體和設于閥體上的閥瓣,閥瓣在流通閥體的液體壓力作用下,以閥瓣一端為轉動點活動轉動,從而進行液體止回功能,若止回閥沒有設置緩沖結構,則往往會產生一定水錘,對水泵造成危害,目前,國內用于緩沖止回閥的緩沖裝置存在諸多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1)如緩沖裝置為內置水壓缸式,即所謂的內置水壓緩沖裝置。該種裝置由于受管道系統本身壓力的作用而驅動,當水壓過低時,水缸難以驅動,容易造成水錘或倒流水擊,傷及管道系統和閥本身。水壓缸長期沉浸在水壓下工作,缸壁與缸桿易產生水垢,影響水壓缸的正常驅動,也會造成水錘影響。
2)如緩沖裝置為外置油壓缸式,即所謂的外置油壓緩沖裝置。該種裝置軸向機構體積龐大,對于空間狹小的區域,難以安裝。而且由于油缸連桿結構摩擦阻力大,需重錘驅動關閉,但開閥摩擦阻力更大,可靠性低,啟閉易卡死,維修頻繁,水損大,耗能,不經濟。
以上兩結構緩沖裝置的使用給社會用戶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作為管網和泵前的關鍵設備之一就是緩沖裝置的合理設計。傳統緩沖裝置常采用內置水壓緩沖裝置和外置油壓緩沖裝置的趨于淘汰的老結構的變形,這種結構設計不科學,不合理。鑒于此,新穎特效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的設計是探索解決諸多問題的利劍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緩閉止回閥用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與閥瓣無機械連接,只起最后行程10%的緩閉作用,?具有結構緊湊合理、更換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緩閉止回閥用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緩閉止回閥包括閥體和設于閥體上的閥瓣,該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油缸、油管、節流閥和儲油罐,所述油缸包括缸體和設于缸體內的缸桿,所述缸桿與閥瓣對應設置,所述缸體通過底蓋設于閥體的底部,所述缸桿與缸體內腔之間形成供油壓腔和吸排氣腔,所述供油壓腔連接油管,所述缸體外壁上設有連通吸排氣腔的呼吸器,所述節流閥和儲油罐之間設有小球閥。
所述底蓋通過螺紋連接缸體,并通過螺栓連接缸體的底部。
所述底蓋上設有用螺栓固定的法蘭。
所述底蓋上設有防轉螺釘,所述防轉螺釘固定連接缸體。
所述儲油罐上設有用于觀測儲油罐中介質壓力的壓力表。
所述儲油罐上設有用于給儲油罐加入介質的充氣接頭。
所述儲油罐內腔的上部為空氣,下部為液壓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配置于閥體內底部,外形小巧隱匿,結構緊湊合理,采用底蓋的連接方式,更換維修極為方便;
2)緩沖裝置與閥瓣無機械連接,只起最后行程10%的緩閉作用;沒有外置式油壓裝置與閥瓣連桿機構帶來的摩擦阻尼;
3)緩沖裝置先充油后充氣,油壓靠氣壓膨脹作用供壓,跟管道水壓系統無關聯,在系統水壓過低時,該裝置在一定范圍仍可作業;
4)緩沖裝置因與水壓無關,在油缸缸內壁及缸桿上不會產生水垢,裝置壽命相對較長;
5)壓力表用于觀測儲油罐中介質的壓力,從壓力表值可判斷油缸缸桿是否工作,是否伸出或縮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緩閉止回閥中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油缸與底蓋安裝示意圖。
圖中:1、油缸,2、底蓋,3、油管,4、節流閥,5、小球閥,6、儲油罐,7、?壓力表,8、充氣接頭,9、呼吸器,10、防轉螺釘,11、閥體,12、閥瓣,13、螺紋,14、呼吸口,15、缸桿,16、螺栓,A、供油壓腔,B、吸排氣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緩閉止回閥底部的內置式油壓緩沖裝置包括:油缸1、底蓋2、油管3、節流閥4、小球閥5、儲油罐6、壓力表7、充氣接頭8、呼吸器9和防轉螺釘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騏榮機械自控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騏榮機械自控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683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