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魚苗起捕用圍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64987.0 | 申請日: | 2015-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168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育凱;黃小林;李濤;林黑著;陳利雄;黃忠;虞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 |
| 主分類號: | A01K73/12 | 分類號: | A01K73/12 |
| 代理公司: | 廣東知恒律師事務所 44342 | 代理人: | 柴吉峰 |
| 地址: | 5102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苗 起捕用 圍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捕魚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魚苗起捕用圍網裝置。
背景技術
在魚類育苗生產中,苗種起捕和篩選一般采用圍網進行拉網作業,魚苗常從漁網邊緣和底部溜走;尤其在石斑魚育苗過程中,由于石斑魚在苗種期,背鰭和胸鰭鰭棘為硬刺,并突出呈張開狀,在拉網過程中,魚苗常過于集中,從而導致相互擠壓造成刺傷,受傷的魚苗在起捕及運輸時極易發病,最終導致育苗失敗。傳統方式在收獲前需事先在塘底打樁圍一個臨時網箱,然后通過拉網將魚苗趕入臨時網箱,費時費力。因此目前急需一種能夠有效防逃、避免魚苗受傷,提高魚苗起捕效率的圍網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魚苗起捕用圍網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魚苗起捕用圍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圍網裝置包括漁網和漂浮網箱,所述漁網上設有網袖,所述漁網通過所述網袖連通于所述漂浮網箱。
優選地,所述網袖上設有一扣環,打開所述扣環可將所述漁網與所述漂浮網箱分離開。
優選地,所述漁網包括網衣、浮子綱和沉子綱,所述浮子綱上懸浮有浮球,所述沉子綱上懸掛有鉛墜,所述浮子綱位于所述漁網上端邊緣,所述沉子綱位于所述漁網下端邊緣,所述浮子綱和所述沉子綱之間連接有網衣。
優選地,所述網袖連接于所述漁網中心部位,所述網袖兩端開口且所述兩端開口上分別有一定型環。
優選地,所述網袖呈喇叭形,所述網袖連接所述漁網一端開口大,連接所述漂浮網箱一端開口小。
優選地,所述漂浮網箱為方形結構,所述漂浮網箱頂面四周設有有漂浮框架。
優選地,所述漂浮網箱大小規格為1.5m×1.5m×1.0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網袖將漁網與漂浮網箱連接,魚苗通過網袖進入漂浮網箱后就很難逃脫,也可有效避免魚苗擠壓受傷;同時由于網袖上增設的扣環,扎緊漂浮網箱與扣環之間袖口,拆開扣環即可分離漁網和漂浮網箱進行收獲或篩苗,無需另外制作臨時網箱;拆掉漂浮網箱的漁網還可連接其它漂浮網箱進行再次拉網捕撈作業;使用本實用新型圍網進行魚苗起捕作業,方便高效,可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參照圖1,一種魚苗起捕用圍網裝置,圍網裝置包括漁網1(包括4、5和6)和漂浮網箱2,漁網上設有網袖3,漁網1通過網袖3連通于漂浮網箱2;網袖3中間位置設有一扣環10,打開扣環10可將漁網1與所述漂浮網箱2分離開;漁網1包括網衣4、浮子綱5和沉子綱6,浮子綱5上懸浮有浮球7,沉子綱6上懸掛有鉛墜8,浮子綱5位于漁網1上端邊緣,沉子綱6位于漁網5下端邊緣,浮子綱5和沉子綱6之間連接有網衣4;網袖3連接于漁網1中心部位,網袖3兩端開口且兩端開口上分別有一定型環9,方便魚苗進入;網袖3呈喇叭形,其連接漁網1一端開口大,連接漂浮網箱2一端開口小;漂浮網箱2為方形結構,漂浮網箱頂面四周設有漂浮框架11;漂浮網箱大小規格為1.5m×1.5m×1.0m。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魚苗起捕用圍網作業過程如下:將本實施例的漁網1鋪展開后,下到育苗池中,扣上網袖3中部的扣環10連接漁網1和漂浮網箱2,操作者拉拽漁網1的牽引繩12前進,最后收網將漁網1中魚苗通過網袖3趕入漂浮網箱2,扎緊鄰近漂浮網箱2端的網袖3,解開扣環10,魚苗即收獲入漂浮網箱2中,將漂浮網箱2拉到岸邊,即可對魚苗進行篩選和打包運輸;如需再次拉網作業,可將漁網1連接其它漂浮網箱2,重復上述操作。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實施方式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圍內,所做的任何等效變化或潤飾,同樣屬于本實用新型之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內容為標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649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能效金屬PTC快速電加熱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2.4G頻段的交互式網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