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55350.5 | 申請日: | 2015-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155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肖紅軍;李先祥;陳勇;伍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5F1/67 | 分類號: | G05F1/67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達律師事務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義 |
| 地址: | 528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充電站 太陽能 最大 功率 跟蹤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光伏節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太陽能陣列電流電壓特性曲線表明,光伏電池既非恒壓源,也非恒流源,它不可能為負載提供任意大的功率,是一種非線形直流電源。為了提高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系統成本最大可能的提高光伏電池的利用率,需要設計最大功率跟蹤電路來獲得太陽能陣列最大功率輸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1、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U1、運算放大器U2、光電耦合器U3;
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端一路與電感L1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電感L2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升壓模塊dsPIC?U1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感L1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1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1的集電極相連接;電感L2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2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2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S2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出端相連接;三極管S1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蓄電池組輸入端一路與二極管D1負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二極管D2負極端相連接;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入端一路與三極管S2的發射極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1的發射極相連接,一路與蓄電池組的輸出端相連接;電容C1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并聯,電容C2與蓄電池組并聯;蓄電池組信號輸出端與升壓模塊dsPIC?U1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升壓模塊dsPIC?U1的輸出端一路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入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
通過控制boost電路的導通占空比使其獲得最大功率輸出,此時并聯的升壓電路交錯導通,通過一反相器來實現兩者的交錯導通控制,硬件上保證一個時刻只有一個功率器件導通。同時也簡化了處理器的控制,和常用boost升壓電路一樣,處理器只需輸出一個導通信號即可。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并聯boost升壓電路和常用的單個boost電路相比,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輸入輸出紋波,進而可以減少電路的電磁干擾,增加電路的穩定性。盡管采用并聯boost升壓電路增加了元件數量,但是并聯技術使得各元件電流額定值降低,因此,成本并不會顯著增加。此外,并聯boost升壓電路只需采樣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電壓即可計算其輸出功率,和單個boost電路相比,減少了電流檢測成本。適用于帶儲能蓄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可以廣泛應用于其他使用太陽能陣列的應用場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用到的模塊或單元都屬于已知模塊或單元,在購買模塊或單元時,已經安裝有軟件。本實用新型不存在軟件或方法的創新。
請參閱圖1:該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1、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U1、運算放大器U2、光電耦合器U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未經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553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