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金屬件全自動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51965.0 | 申請日: | 2015-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225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市寧乙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76 | 分類號: | B29C45/76;B29C45/14;G01B21/10;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件 全自動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金屬件全自動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內的點火線圈會使用到桿狀的金屬配件。現對點火線圈的組裝裝配,多為采用人工進行裝配,或采用機械半自動的進行裝配。為了實現點火線圈生產制造的全自動化,其中有一個步驟是將金屬配件運送到模具里進行注塑。而該步驟中的模具精度較高,金屬配件的尺寸若存在些許誤差,則不能適用于模具,全自動的生產過程則無法進行下去。因此在全自動的生產過程中,金屬配件的尺寸需要標準化,若采用人工測量的方式,不僅工作量繁重,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如圖1所示的金屬配件,包括圓柱型的主體和與主體一端連接的頭部。在模具中進行注塑主要涉及到主體的直徑、頭部的直徑、主體的長度以及金屬配件整體的長度。現針對上述金屬配件的尺寸檢測,設計了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金屬件全自動檢測裝置,能夠自動的完成對金屬件的尺寸檢測。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金屬件全自動檢測裝置,包括用于將混亂的金屬件整理排列的的整合機構、傳送機構、檢測機構與歸類機構,所述的傳送機構連接了整合機構與檢測機構,所述的檢測機構與歸類機構之間通過傳送機構連接,所述的檢測機構包括直徑檢測組件、總長檢測組件與分長檢測組件,所述的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傳感器組件,所述的傳感器組件包括多個光纖傳感器與多個位移傳感器,所述的檢測機構包括多個檢測座,所述的檢測座上設置有移動檢測塊,所述的檢測座上設置有用于判斷金屬件是否安置在檢測座上的光纖傳感器,所述的移動檢驗塊上設置有用于檢測移動檢驗塊運動路程的位移傳感器,所述的歸類機構上設置有分類組件、標準框與次品框;
整合機構將大量混亂的金屬件進行整理排列,傳送機構將排列后的金屬件移動至檢測機構,金屬件在傳送機構的操作下逐一通過檢測機構上的多個檢測座,移動檢驗塊在金屬件的周圍運動檢測得到金屬件的尺寸,傳送機構將檢測完成后的的金屬件傳送到歸類機構上,由分類組件將金屬件推送至標準框或次品框。
還包括基座,所述的傳送機構、檢測機構與歸類機構均設置在基座上,所述的整合機構包括振動盤、第一檢測座與推桿組件,所述的振動盤通過傳送帶與基座連接,所述的推桿組件位于所述的傳送帶的側邊,推桿組件運動帶動傳送帶上的金屬件移動至第一檢測座,所述的第一檢測座上設置有第一光纖傳感器。振動盤將大量金屬件歸納排列后,由傳送帶運動至基座,接著通過推桿組件將其推送至第一檢測座,并由第一光纖傳感器來判斷金屬件是否成功運動至第一檢測座。
所述的直徑檢測組件包括第二檢測座、第一移動檢測塊與第二移動檢測塊,所述的第二檢測座上設置有與金屬件相適應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移動檢測塊與第二移動檢測塊位于第二凹槽的側邊并分別與金屬件的主體、頭部對應,所述的第一移動檢測塊與第二移動檢測塊均與第二位移感應器連接,所述的第二檢測座上設置有第二紅外感應器,所述的第一移動檢測塊與第二移動檢測塊朝向金屬件移動至與金屬件接觸后回復原位。通過第二光纖傳感器來判斷金屬件是否被運輸至第二檢測座上,若已存在則第一移動檢測塊與第二移動檢測塊移動并通過第二位移感應器記錄其運動距離,由此可以判斷金屬件的直徑。
所述的總長檢測組件包括第三檢測座與第三移動檢測塊,所述的第二檢測座上設置有與金屬件相適應的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三移動檢測塊位于第三凹槽的右端并與金屬件對應,所述的第三移動檢測塊與第三位移感應器連接,所述的第三檢測座上設置有第三紅外感應器,所述的第三移動檢測塊向左移動至與金屬件接觸后回復原位。通過第三光纖傳感器來判斷金屬件是否被運輸至第三檢測座上,若已存在則第三移動檢測塊移動并通過第三位移感應器記錄其運動距離,由此可以判斷金屬件的長度。
所述的分長檢測組件包括第四檢測座與第四移動檢測塊,所述的第四檢測座上設置有與金屬件相適應的第四凹槽,所述的第四凹槽的右端設置有卡槽,所述的第四移動檢測塊位于第四凹槽的左端并與金屬件對應,所述的第四移動檢測塊與第四位移感應器連接,所述的第四檢測座上設置有第四紅外感應器,金屬件放置在第四凹槽內且部分位于卡槽內,所述的第四移動檢測塊向右移動至與金屬件接觸后回復原位。通過第四光纖傳感器來判斷金屬件是否被運輸至第四檢測座上,若已存在則第四移動檢測塊移動并通過第四位移感應器記錄其運動距離,由此可以判斷金屬件除去位于卡槽內的那部分后的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市寧乙電器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市寧乙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519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