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脫附管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148033.0 | 申請日: | 2015-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464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曲忠海;李睿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脫附管路。
背景技術
碳罐的功能是,吸附燃油箱內燃油產生的蒸汽。防止HC蒸汽擴散到大氣中造成環(huán)境污染。碳罐依靠發(fā)動機產生的真空對其進行脫附,將內部儲存的HC脫附并送至發(fā)動機進行燃燒。
傳統(tǒng)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利用發(fā)動機運轉后節(jié)氣門后方產生的真空對碳罐進行脫附。容易導致發(fā)動機機油及其他氣體倒流導致碳罐失效,并且引發(fā)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碳罐脫附不足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脫附管路,解決了發(fā)動機機油及其他氣體倒流導致碳罐失效,并且引發(fā)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碳罐脫附不足的問題。
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脫附管路,包括:
三通式單向閥、進氣管、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的第一端與所述進氣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進氣管的第二端與電磁閥出氣口連接;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的第二端與增壓器進氣口端連接;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的第二端與進氣歧管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的材料為尼龍。
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管的材料為尼龍。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的材料為橡膠。
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管的材料為橡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管路采用集成式連接,防止了發(fā)動機機油及其他氣體倒流導致碳罐失效,并解決了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碳罐脫附不足問題,使增壓車型在任何工況都有脫附真空源。輕松的解決了增壓發(fā)動機車型的燃油蒸汽脫附問題,有效的保證了整車蒸發(fā)排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脫附管路的爆炸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三通式單向閥;2、進氣管;3、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脫附管路,包括:
三通式單向閥1、進氣管2、第一連接管3和第二連接管4;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1的第一端與所述進氣管2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進氣管2的第二端與電磁閥出氣口連接;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管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3的第二端與增壓器進氣口端連接;
所述三通式單向閥1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4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4的第二端與進氣歧管連接。
該管路采用集成式連接,完美的將發(fā)動機電磁閥與發(fā)動機進氣歧管和發(fā)動機渦輪增壓器進氣端,連接起來,并防止發(fā)動機機油及其他氣體倒流導致碳罐失效,并解決了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碳罐脫附不足問題,使增壓車型在任何工況都有脫附真空源。此種結構設計簡單,輕松的解決了增壓發(fā)動機車型的燃油蒸汽脫附問題,有效的保證了整車蒸發(fā)排放。
可選地,為了安裝的方便以及連接的密封性,通常將各連接管的材料根據(jù)所述三通式單向閥接口的結構和材料而選擇。
一般情況下,所述三通式單向閥包括接口為凸臺式和竹節(jié)式兩種,相應的,根據(jù)所述三通式單向閥的接口結構材料不同,將各連接管的材料選定為尼龍或者橡膠。需要說明的是,所述三通式單向閥以及各連接管的材料選擇不僅限于以上所述的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對所述三通式單向閥和各連接管的材料進行選擇。更能適應不同發(fā)動機的需要。本實用新型脫附管路集成化的連接方式,大大減少了零件數(shù),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分裝,從而減小了安裝人員的工作壓力。
并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實現(xiàn)增壓車型燃油蒸汽隨時有脫附真空源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480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引擎負壓引動式的油氣單向控制閥
- 下一篇:一種尾氣再循環(huán)管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