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扭矩傳遞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41101.0 | 申請日: | 2015-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520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杜曉林;唐春艷;趙龍生;曹向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7/00 | 分類號: | B60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慈戩;吳鵬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扭矩 傳遞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應用在汽車執行器上的扭矩傳遞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有技術中經常通過將軸過盈壓配到孔中的結構來傳遞扭矩,例如將圓柱形軸壓配到圓柱形孔中,但是這種方式具有如下缺點:有壁厚限制容易壓裂或者打滑,難以保證扭矩要求;容易造成松脫,以及導致軸和孔之間的相對轉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扭矩傳遞結構,該扭矩傳遞結構解決了當孔壁厚有限制時進行壓裝后可能出現的開裂及松脫現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扭矩傳遞結構,包括:
一個孔狀結構,以及一根軸,所述軸的第一端部插入到所述孔狀結構中;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由一個弧形外表面和底部平面連接組成,所述孔狀結構的內表面由一個帶有凸起結構的底部波浪面和一個弧形內表面相連接組成;所述第一端部的弧形外表面同所述孔狀結構的弧形內表面之間為過盈配合,所述第一端部的底部平面同所述孔狀結構的底部波浪面上的凸起結構之間為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結構的個數為至少為兩個。
進一步地,當所述凸起結構的個數為兩個時,所述兩個凸起結構同所述軸的第一端部的底部平面之間包圍形成有第一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的底部平面和所述孔狀結構的內表面的底部波浪面之間還形成有另外兩個間隙,即位于第一間隙兩側的第二間隙和第三間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扭矩傳遞結構,具有結構穩定和牢固的特點,不易開裂、打滑和松脫,同時可以傳遞較大的扭矩,滿足生產實際的需要。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扭矩傳遞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扭矩傳遞結構的正視圖;
圖3是圖2所示扭矩傳遞結構的左視圖;
圖4是圖1至圖3所示扭矩傳遞結構中的孔狀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孔狀結構的正視圖;
圖6是圖1至圖3所示扭矩傳遞結構中的軸的正視圖;
圖7是圖6所示的軸的仰視圖;
圖8是圖6所示的軸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并通過實施例來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扭矩傳遞結構。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對于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明顯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實現可不具有這些具體細節中的一些。此外,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紹的特定實施例。相反,可以考慮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組合來實施本實用新型,而無論它們是否涉及不同的實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實施例和優點僅作說明之用而不應被看作是權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權利要求中明確提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扭矩傳遞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扭矩傳遞結構的正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扭矩傳遞結構由一個孔狀結構1以及一根軸2所組成,所述軸2插入到所述孔狀結構1中從而實現轉動過程中扭矩的傳遞。
圖3是圖2所示扭矩傳遞結構的左視圖;圖4是圖1至圖3所示扭矩傳遞結構中的孔狀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孔狀結構的正視圖;圖6是圖1至圖3所示扭矩傳遞結構中的軸的正視圖;圖7是圖6所示的軸的仰視圖;圖8是圖6所示的軸的左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未經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41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輕卡離合器助力缸支架
- 下一篇:減震裝置及具有該減震裝置的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