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中的降噪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39742.2 | 申請日: | 2015-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482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明(設計)人: | 熊瑞平;涂海燕;孫飛;唐靜瑩;黨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33/04 | 分類號: | B24B33/04;B24B41/06;B24B49/00;B24B5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程 口徑 液壓缸 缸筒珩磨 加工 中的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珩磨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中的降噪裝置。
背景技術
珩磨加工為傳統的內孔精加工技術。所謂珩磨,是指帶有珩磨條的珩磨頭一邊旋轉一邊做往復運動,并使珩磨條以一定壓力壓向工件被珩磨表面,從而對工件的尺寸、形狀、表面粗糙度進行修正的一種加工方法,是一種能夠快速、可靠地去除一定余量,提高表面粗糙度等級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藝方法。隨著許多高科技產品的日益發展,機械加工材料種類日益增多,加工難度增大,與之相應的加工技術被賦予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精加工系統領域的珩磨加工,不僅要求在大批量生產中能夠盡可能地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同時,除了幾何精度的要求外,還要求工件加工表面的邊緣層具有較高的耐用度。珩磨工藝的發展受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珩磨前的預加工、零件材料的特性、零件工藝性能要求、加工公差以及零件尺寸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等,這些要求推動了珩磨技術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由于珩磨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成為當前最具發展潛能的孔件加工手段之一。目前珩磨內孔特別是采用珩磨加工液壓缸缸筒內孔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專利CN102528635A中公開了一種設有智能控制系統的臥式珩磨機,克服現有的珩磨床缺乏智能控制系統及壓力和尺寸檢測所存在的缺陷,提供包括自動進給裝置和準在線檢測裝置的智能控制系統的珩磨床,包括主軸傳動機構、珩磨頭進給機構、珩磨頭往復運動傳動機構和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含珩磨頭進給傳動機構的自動進給控制裝置和準在線檢測裝置。但在液壓缸缸筒內孔珩磨加工過程特別是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伴有很大的噪聲產生,甚至是尖銳的嘯叫,造成嚴重的噪聲污染,擾民,還會嚴重影響加工人員的身體、心理健康。另外傳統的工件輔助支撐裝置大多只是為了單純地提高工件加工時的剛度,有目的的用于減振降噪的也未見于公開報導。因此發明一種實現珩磨加工中減振降噪的裝置對珩磨在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過程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現有的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內孔珩磨加工中產生的尖銳的嘯叫噪聲,提供一種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中的降噪裝置,適用于不同行程、缸徑的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實現珩磨加工過程中的減振降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長行程大口徑液壓缸缸筒珩磨加工過程中的降噪裝置及方法,該裝置由智能控制系統和環形支撐裝置(6)組成。
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拾音器(12)、計算機單元、人機交互單元(10)和氣動控制單元。計算機單元包括音頻識別算法模塊、支撐位置計算模塊。
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統通過拾音器(12)采集珩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音頻信號,同時記錄下單個工作行程所需的時間。安裝在珩磨床操作臺一側的兩個限位開關(1),其中一個限位開關(1)信號與啟動按鈕按下信號一起作為加工單個行程計時的起始時間點,另一個作為結束時間點。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音頻識別算法模塊識別出噪聲尖峰出現的時刻;通過支撐位置計算模塊計算出用于減振降噪的支撐裝置的位置。在人機交互單元(10)顯示出噪聲幅值-位移圖,并以數值方式給出添加支撐點的位置。操作者可根據待加工工件(7)即液壓缸缸筒的長度在人機交互單元(10)中設置需要添加支撐點的數目。
所述的拾音器底座(13)上安裝有永磁塊,可吸附在珩磨床床身(9)、工件(7)或夾具(8)上,并采集珩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音頻信號。
所述的音頻識別算法模塊提取出啟動按鈕按下后拾音器(12)采集到的珩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音頻信號,并轉換成音頻信號的幅值-時間圖譜,找出噪聲幅值尖峰出現的時刻,并按幅值大小從大到小排列,獲取尖峰的數目取決于人機交互單元(10)設置的支撐點數目。
所述的支撐位置計算模塊根據待加工的液壓缸缸筒長度、珩磨單個工作行程所需的時間,得出行程-時間關系,然后再根據音頻識別算法模塊給出的幅值-時間關系及噪聲幅值出現的時刻,確定出用于減振降噪的支撐裝置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397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