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含鋁污泥廢渣中金屬銅的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36363.8 | 申請日: | 2015-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094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娜;蔣銀峰;鄭曉冬;王桂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葆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7/04 | 分類號: | C22B7/04;C25C1/1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11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廢渣 金屬 回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固廢資源化領域,涉及一種含鋁污泥廢渣中金屬銅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環保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節能減排、以廢治廢成為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促進企業綠色轉型的核心問題。通過資源化回收利用三廢資源有利于環境的安全及經濟的發展,如鋁制品表面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鋁污泥廢渣,廢渣中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如鋁、銅、鎳、硅等,若能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將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含鋁污泥廢渣中金屬銅的回收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鋁污泥廢渣中金屬銅的回收裝置,包括箱體、安裝于箱體兩側的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口與箱體之間管路上安裝有泵Ⅰ和閥Ⅰ,出料口與箱體之間管路上安裝有閥Ⅲ,箱體內管路上串聯安裝有傾析器和電解回收系統,傾析器與進料口相連通,電解回收系統與出料口相連通,傾析器和電解回收系統之間管路上安裝有泵Ⅱ和閥Ⅱ。
進一步地,傾析器包括三個串聯連接的連續式沉降器,傾析器中液體流動方向和雜質沉淀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電解回收系統包括線路連接的可變電阻器Ⅰ、直流電源Ⅰ、電流表、電壓表、電機、可變電阻器Ⅱ、直流電源Ⅱ、鉑絲和鉑網,鉑絲和鉑網安裝于反應池腔內,反應池上側開設有投料口。
進一步地,傾析器和反應池管路連接。
進一步地,電解回收系統中鉑網作為陰極,鉑絲作為陽極,鉑絲置于鉑網腔內,鉑絲安裝于電機下方,鉑絲隨電機進行攪拌,攪拌速率50~200r/min。
進一步地,電解回收系統采用直流電源,電壓為20~50V,電流為100~300A,pH為1~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傾析器能夠去除經過酸溶預處理含鋁污泥廢渣中的雜質;電解回收系統能夠有效回收廢渣浸取液中的銅,獲得的電解液可進一步綜合利用,有利于污染的減量化,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進料口,2.泵Ⅰ,3.閥Ⅰ,4.傾析器,5.泵Ⅱ,6.閥Ⅱ,7.可變電阻器Ⅰ,8.直流電源Ⅰ,9.電流表,10.電壓表,11.電機,12.可變電阻器Ⅱ,13.鉑絲,14.直流電源Ⅱ,15.鉑網,16.反應池,17.箱體,18.閥Ⅲ,19.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一種含鋁污泥廢渣中金屬銅的回收裝置,包括箱體17、安裝于箱體17兩側的進料口1和出料口19,進料口1與箱體17之間管路上安裝有泵Ⅰ2和閥Ⅰ3,出料口19與箱體17之間管路上安裝有閥Ⅲ18,箱體17內管路上串聯安裝有傾析器4和電解回收系統,傾析器4與進料口1相連通,電解回收系統與出料口19相連通,傾析器4和電解回收系統之間管路上安裝有泵Ⅱ5和閥Ⅱ6。
傾析器4包括三個串聯連接的連續式沉降器,傾析器4中液體流動方向和雜質沉淀方向相反,能夠去除經過酸溶預處理的含鋁污泥廢渣中的雜質。
電解回收系統包括線路連接的可變電阻器Ⅰ7、直流電源Ⅰ8、電流表9、電壓表10、電機11、可變電阻器Ⅱ12、直流電源Ⅱ14、鉑絲13和鉑網15,鉑絲13和鉑網15安裝于反應池16腔內,反應池16上側開設有投料口20。
傾析器4和反應池16管路連接。
電解回收系統中鉑網15作為陰極,鉑絲13作為陽極,鉑絲13置于鉑網15腔內,鉑絲13安裝于電機11下方,鉑絲13隨電機11進行攪拌,攪拌速率50~200r/min。
電解回收系統采用直流電源,電壓為20~50V,電流為100~300A,pH為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葆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葆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3636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