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尾纜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29683.0 | 申請日: | 2015-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059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國新;李平;龐志文;李星;任曉婷;張美青;吳長庚;張建春;王秀麗;孫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濰坊供電公司;濰坊方源電力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濰坊鳶都專利事務所 37215 | 代理人: | 張方昆 |
| 地址: | 261021 山東省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纜敷設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尾纜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基于光纖連接的智能化設備已經逐步取代了基于電纜連接的常規設備,光纜取代了大部分的銅質控制電纜,成為信息通信的主要傳遞介質,光纜的連接和敷設成為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尾纜是一種在光纜兩端事先預制連接器的預制光纜。這種預制光纜技術,相對于傳統的光纜熔接工藝而言,可以在大幅降低現場施工強度、縮短變電站建設周期的同時,消除傳統熔接操作帶來的多種質量風險,提高系統長期運行可靠性。為了實現光纜的“模塊化、標準化”設計要求,尾纜的兩端為標準光纖連接器,可以通過標準接口與智能裝置直接連接,避免了光纜現場熔接的相關難題。
尾纜的端部為柔軟的光纖頭,極容易受到水、灰塵的污染,在敷設施工過程中不能拖拽、踩踏,這限制了尾纜的全面推廣使用,給工程施工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避免尾纜遭受污染或損壞且能方便尾纜拖拽施工的尾纜保護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尾纜保護裝置包括柱狀本體,其結構特點是所述柱狀本體由兩半部分對合形成,兩半部分的對合面上各開設一個截面為半圓形且沿柱狀本體軸向延伸的條形凹槽,每個條形凹槽的兩端分別貫穿柱狀本體的兩個端面且兩個條形凹槽在對合后形成一個軸向貫通柱狀本體的通孔,柱狀本體兩個端部的外柱面上各設置一個用于容納扎帶的環形凹槽且環形凹槽是由兩個分別位于兩半部分上的半環形凹槽對合形成,柱狀本體其中一端的外柱面上還設有外螺紋且該外螺紋由分別位于兩半部分上的兩部分螺紋對合形成;所述保護裝置還包括通過上述外螺紋套裝在柱狀本體上的筒體,筒體的另一端密封且該端連接有拖拽機構。
采用上述結構,將尾纜穿過柱狀本體的通孔,使得尾纜端部的光纖頭從帶有外螺紋的一端穿出柱狀本體,通過扎帶將柱狀本體的兩個端部扎緊,從而將尾纜夾緊,然后再將筒體螺裝在柱狀本體上,將光纖頭密封在筒體內,避免了光纖頭暴露在外造成污損;同時,設置拖拽機構,用于在光纜穿孔或翻越障礙時進行牽引,便于施工且不會對光纖頭造成損壞。可見,本實用新型利用十分簡單結構即實現了對尾纜的有效保護,同時也方便了光纜敷設施工。
所述拖拽機構包括固接在筒體上的拖拽板和開設在拖拽板上的拖拽孔。所述拖拽機構包括固接在筒體上的拖鉤。分別采用拖拽孔或拖鉤的結構進行光纜牽引,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結構簡單,實現方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避免尾纜遭受污染或損壞且能方便尾纜拖拽施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柱狀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該尾纜保護裝置包括柱狀本體1,柱狀本體1由兩半部分對合形成,兩半部分的對合面上各開設一個截面為半圓形且沿柱狀本體1軸向延伸的條形凹槽2,每個條形凹槽2的兩端分別貫穿柱狀本體1的兩個端面且兩個條形凹槽2在對合后形成一個軸向貫通柱狀本體1的通孔,柱狀本體1兩個端部的外柱面上各設置一個用于容納扎帶10的環形凹槽3且環形凹槽3是由兩個分別位于兩半部分上的半環形凹槽對合形成,柱狀本體1其中一端的外柱面上還設有外螺紋4且該外螺紋4由分別位于兩半部分上的兩部分螺紋對合形成。其中,對于兩部分的對合,由附圖中可明顯得出,通孔、環形凹槽3以及外螺紋4均是通過對合形成的,對于通孔和環形凹槽3,對合形成對其的影響不大,而對于外螺紋4,由于形成柱狀本體的兩半部分在對合后有可能會有縫隙,兩部分螺紋有可能不能完全對合,因此,在具體加工中,需要考慮到上述問題,留出余量。
參照附圖,該尾纜保護裝置還包括通過上述外螺紋4套裝在柱狀本體1上的筒體5,筒體5的另一端密封且該端連接有拖拽機構。其中,拖拽機構用于在敷設施工時,當遇到光纜需要穿孔或這翻越障礙時,方便對尾纜進行牽引,圖1中示出的拖拽機構包括固接在筒體上的拖拽板6和開設在拖拽板6上的拖拽孔7。另外,圖中未示出,拖拽機構還可以是直接固接在筒體上的拖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濰坊供電公司;濰坊方源電力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濰坊供電公司;濰坊方源電力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296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