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前懸架控制臂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128343.6 | 申請日: | 2015-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054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涌周;王仲宜;谷玉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譚果林;朱業(yè)剛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懸架 控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懸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前懸架控制臂。
背景技術
麥弗遜獨立懸架作為汽車前懸架的常用形式,其控制臂通常采用鋼板沖焊工藝實現。目前該工藝下的控制臂多采用上下沖壓鋼板拼焊形成,雖然工藝實現簡單且成本較低,但是容易出現結構強度冗余及焊接變形的問題,也容易降低產品的一致性。
中國專利CN?101348061?A中公開了一種汽車前懸架控制臂,其本體采用單層鋼板沖焊獲得,結構強度滿足制動工況要求,且結構簡單。但是,采用單片沖焊件結構形式的控制臂,則強度和剛度較弱,控制臂在復雜承載工況下的強度和性能的可靠性較差,且無法適應不同車型配置重量下的結構強度和性能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采用單片沖焊件結構形式的控制臂強度和剛度較弱,導致控制臂在復雜承載工況下的強度和性能的可靠性較差的缺陷,提供一種汽車前懸架控制臂。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汽車前懸架控制臂,包括主體鋼板、球頭銷總成、前襯套總成、后襯套總成及加強平板,所述主體鋼板由單片鋼板一體沖壓成型,所述球頭銷總成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的一端,所述后襯套總成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的另一端,所述前襯套總成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中部的外側邊上,所述主體鋼板上形成有向一側開口的半封閉空腔,所述加強平板焊接在所述半封閉空腔中。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鋼板包括由所述主體鋼板的一側表面向內凹陷所形成的加強筋以及形成在所述加強筋兩側的翻邊,所述加強筋與所述翻邊合圍形成所述半封閉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平板完全或部分覆蓋所述半封閉空腔的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平板的外輪廓形狀與所述半封閉空腔的開口的截面形狀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的底部為一平板。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平板的一側或兩側焊接在對應的所述翻邊上。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平板與所述加強筋的底部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平板的一側表面與所述加強筋的底部無縫焊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主體鋼板由單片鋼板一體沖壓成型,主體鋼板上形成有向一側開口的半封閉空腔,且在所述半封閉空腔中焊接有加強平板,因而能夠增加控制臂的強度和剛度,提升控制臂在復雜承載工況下的強度和性能的可靠性,并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加強平板,使得控制臂適應不同車型配置重量下的結構強度和性能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一種形式的加強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另一種形式的加強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采用圖3或圖4所示的加強平板后沿圖2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另一種形式的加強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采用圖6所示的加強平板后沿圖2中A-A方向的剖視圖。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1、主體鋼板;10、半封閉空腔;11、加強筋;12、翻邊;2、球頭銷總成;3、前襯套總成;4、后襯套總成;5、加強平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2、圖3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控制臂包括主體鋼板1、球頭銷總成2、前襯套總成3、后襯套總成4及加強平板5,所述主體鋼板1由單片鋼板一體沖壓成型,所述球頭銷總成2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1的一端,所述后襯套總成4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1的另一端,所述前襯套總成3設置在所述主體鋼板1中部的外側邊上,所述主體鋼板1上形成有向一側開口的半封閉空腔10,所述加強平板5焊接在所述半封閉空腔10中。
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主體鋼板1包括由所述主體鋼板1的一側表面向內凹陷所形成的加強筋11以及形成在所述加強筋11兩側的翻邊12,所述加強筋11與所述翻邊12合圍形成所述半封閉空腔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283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