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家居智能家電控制電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123108.X | 申請日: | 2015-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954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周睿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睿愷 |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0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家居 智能 家電 控制 電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家電控制電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家居智能家電控制電器。
背景技術
目前,家電控制系統又稱智能家電控制系統是對電器進行智能控制與管理的系統,傳統的電器都是以個體形式存在,沒有系統的管理與控制,而智能家電控制系統,就像一張無形的網絡,把所有電器以一定的結構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管理系統,通過這個管理系統,用戶可以對家里進行集中、遙控、定時、遠程控制、甚至用電腦來管理家電,從而達到智能家電系統的節(jié)能、環(huán)保、舒適、方便的功能。申請?zhí)枮椋篊N200320116796.4公開了一種應用于無線網絡的家電控制電器,其包括第一家電控制電器,以及至少一具有第二家電控制電器的家電產品,其中,使用者可操作該第一家電控制電器并產生至少一控制信號,并且依據該控制信號產生一符合無線網絡標準通訊協議的數據封包后,并傳輸至該第二家電控制電器。該第二家電控制電器可接收該數據封包,并產生一控制命令,使得該第一家電控制電器得以控制該至少一家電產品的操作。另外,該第二家電控制電器可內建于家電產品中,以接收該第一家電控制電器的數據封包;或者該第二家電控制電器可通過一網絡存取器接收該數據封包。以上相關專利均具有其各自的優(yōu)點,但其控制能力比較單一,對于諸多家電產品如何解決其兼容性是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的一種家居智能家電控制電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家居智能家電控制電器,包括外殼體、觸控設置面板、電源引腳;所述外殼體上方設置有所述觸控設置面板;所述外殼體上方設置有所述電源引腳;所述電源引腳上方設置有網線連接端子;所述外殼體上方設置有程序電路板;所述程序電路板與所述觸控設置面板之間使用導線連接;所述網線連接端子與所述程序電路板之間使用網線連接;所述外殼體上方設置有電路斷路器;所述電路斷路器上方設置有無線信號接收器;所述外殼體上方設置有內置電源;所述內置電源上方設置有中控單元;所述中控單元與所述程序電路板之間使用線路連接;所述中控單元上方設置有排線孔;所述中控單元與所述網線連接端子之間使用網線連接;所述無線信號接收器與所述中控單元之間使用線路連接;所述中控單元與所述觸控設置面板之間使用線路連接;所述外殼體上分散設置有電器分散控制模塊;所述電器分散控制模塊上方設置有線路連接引腳。。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內置電源旁設置有聲控感應器;所述聲控感應器與所述中控單元之間使用線路連接;所述聲控感應器上方設置有工作指示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工作指示燈上方設置有過載報警器;所述過載報警器與所述電路斷路器之間使用線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其設置有電器分散設置模塊可獨立于主體分別安裝在所需控制的電器上,并實現無線數據傳輸,可通過手機或電腦對家電進行遠程智能控制,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同時其工作時效性強,便于操縱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外殼體、2觸控設置面板、3電源引腳、4網線連接端子、5程序電路板、6電器分散控制模塊、7線路連接引腳、8電路斷路器、9無線信號接收器、10內置電源、11中控單元、12排線孔、13聲控感應器、14工作指示燈、15過載報警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睿愷,未經周睿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231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燃氣灶的監(jiān)控電路和系統
- 下一篇:智能佩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