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21333.X | 申請日: | 2015-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764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紅;高光軍;單永安;張小康;張金生;劉文明;張煥勇;賈文紅;康玉庭;張菁;王國強;張雪峰;張旭平;馬麗芳;翟平山;孫進軍;孫勝友;王克良;胡惠民;張向華;郭敬;鄭斌斌;白建民;陳燕奇;劉忠華;王定偉;楊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州煤電集團霍源通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5/04 | 分類號: | E21F5/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胡新瑞 |
| 地址: | 0314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煤礦 井下 防塵 裝置 | ||
1.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覆蓋巷道斷面的防塵網以及設置在防塵網上方位置的噴水裝置(8),通過所述噴水裝置(8)向防塵網噴射水霧以在防塵網上形成水幕;
所述防塵網的結構為: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中固定設置有紗網(2);所述防塵網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防塵門(3);
所述防塵網上還設置有所述巷道中輸送皮帶(7)能夠通行的開口(6);
所述框架(1)的結構為:包括主體框架(11)及防塵門框架(12),所述主體框架(11)及所述防塵門框架(12)上均設置有紗網(2),所述防塵門框架(12)能夠相對所述主體框架(11)旋轉,以便所述防塵門(3)通過所述防塵門框架(12)的旋轉打開或關閉;
所述主體框架(11)包括多個豎直設置的立柱(111)及與所述立柱垂直設置的橫梁(112);
所述噴水裝置(8)的結構為:包括液體噴頭(81)、風力連接管喇叭頭(82)、風力翅片(83)、軸承(84)、風力翅輪(85)、導液管(86)、液量調節閥(87)、液管連接頭(8)和風力連接管(89),管狀的風力連接管(89)與喇叭口狀的風力連接管喇叭頭(82)連接在一起,呈L形的導液管(86)的一端插入到風力連接管(89)內,位于風力連接管(89)外部的導液管(86)與液管連接頭(88)連通,液量調節閥(87)設置在導液管(86)伸出端與液管連接頭(88)的交匯處,位于風力連接管(89)內的軸向導液管(86)上通過軸承(84)套裝有風力翅輪(85),頂部呈半球形的液體噴頭(81)設置在位于風力連接管(89)內的導液管(86)的端部,多個噴眼均勻分布在液體噴頭(81)的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網上開設有用以穿設風筒的開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1)及所述橫梁(112)上均設置有多個安裝孔,所述立柱(111)及所述橫梁(112)通過所述安裝孔安裝且通過所述多個安裝孔調整安裝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框架(11)及所述防塵門框架(12)采用鍍鋅管制造。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力翅輪(85)的軸向切面為梯形,大端朝向風力連接管喇叭頭(82)的方向,風力翅輪(85)的表面設置有多個與軸線呈10°~20°斜角的風力翅片(83)。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網的孔間距小于120目。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煤礦井下用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裝置(8)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噴嘴,所述多個噴嘴設置在所述防塵網的上風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州煤電集團霍源通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未經霍州煤電集團霍源通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2133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隧道建設排水盲管
- 下一篇:礦井通風管道系統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