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換雙腔微導管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112132.3 | 申請日: | 2015-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68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田進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田進文 |
| 主分類號: | A61M25/14 | 分類號: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畢強 |
| 地址: | 10085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逆向 快速 交換 雙腔微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換雙腔微導管。
背景技術
急診PCI術,是指在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時內(nèi)進行的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臟導管室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找出冠狀動脈“罪犯”血管及其病變部位,對病變部位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形術和植入支架,使閉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關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復。可以說,急診PCI術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構建了一條綠色的通道,提高了危重癥病人的搶救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嚴重威脅生命的急危重癥,臨床研究結果已經(jīng)證實,在ST段抬高的AMI中,9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及時充分的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在急診PCI術中,血栓的處理目前沒有較好的辦法。急診PCI術中、術后仍有較高比例的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究其原因與心肌微循環(huán)水平未達到徹底的灌注有關。臨床上這種心肌微循環(huán)障礙常稱之為“慢血流或無復流”現(xiàn)象。心肌微循環(huán)障礙的機制最主要原因是遠端血栓性栓塞,因而在治療上必須對血栓進行相應的處理,不對冠脈內(nèi)血栓采取一定的清除措施而直接球囊開通冠脈存在嚴重的弊端。
解決血栓問題的手段,通常包括了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血栓抽吸及遠端保護裝置的應用;化學方法有: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血栓抽吸從原理上說并不能清理遠端血管床里的微小血栓,負壓抽吸過程也存在損傷血管內(nèi)皮和將部分血栓推擠到遠端的風險,這會加重微循環(huán)障礙,循證醫(yī)學已經(jīng)證明血栓抽吸不能使患者受益;遠端保護裝置己被指南否定;而抗血小板、抗凝藥物理論上也只能抑制新的血栓形成,不能直接溶解己有血栓。
直接清除血栓的化學治療手段是藥物溶栓,目前的溶栓方案給藥方式主要是靜脈給藥和經(jīng)指引導管給藥,但這兩種溶栓方式均需給予全量溶栓劑,如尿激酶應用劑量是150-200萬單位,因而大出血副反應發(fā)生的機率較大,靜脈溶栓與PCI術相結合的治療指南不做推薦。
由于上述的解決血栓的方法對于患者具有副作用,故而實用新型了全新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閉塞血管的開通模式—逆向溶栓法,這一方法可以同步實現(xiàn)冠脈閉塞段大血管的開通以及冠脈遠端小血管床內(nèi)血栓的溶解清除,且溶栓劑用量是常規(guī)靜脈溶栓的1/15-75,對這一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初步觀察,經(jīng)過51例患者的臨床觀察,取得了十分滿意的結果。而為了實現(xiàn)逆向溶栓,通常使用微導管。
相關技術中的微導管為兩端開口的中空殼體,僅有一個腔體,稱之為單腔微導管,導絲通過和藥物注射共用一個腔體。當醫(yī)生需要使用微導管時,需要通過導絲將微導管導入病變血管中,即將導絲穿設至微導管唯一的腔內(nèi),然后通過導絲將微導管引導至病變血管內(nèi),并穿過血栓至血栓的遠端,這時微導管是功能上的導絲通過腔。接著將導絲從微導管中移出,然后經(jīng)微管注射溶栓劑,進行溶栓治療,這時微導管是功能上的藥物注射腔。注射完溶栓劑后,再次將導絲送入微導管中將微導管從病變血管中取出。
因此,相關技術中的微導管,在逆向溶栓手術過程中,導絲需要兩次進出病變血管,導絲還容易在取出微導管的過程中脫落,導絲反復的進出,增加了手術的步驟,還提高了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換雙腔微導管,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導絲需要兩次進出病變血管,導絲還容易在取出藥物注射腔的過程中脫落的問題。由于導絲反復的進出,增加了手術的步驟,還增加了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換雙腔微導管,包括:藥物注射腔和導絲固定腔;導絲固定腔設置在藥物注射腔的側壁上,且導絲固定腔的延伸方向與藥物注射腔的延伸方向相同,導絲固定腔用于套設在導絲上;藥物注射腔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連通,另一端設置有藥物出口。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的長度小于藥物注射腔的長度。
進一步地,藥物注射腔的長度為135cm~155cm。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的長度為15cm~20cm。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的內(nèi)徑為0.37mm~0.40mm;
進一步地,藥物注射腔的內(nèi)徑為0.8mm~1.0mm。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設置在藥物注射腔靠近藥物出口的一端。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設置在藥物注射腔的內(nèi)壁上,其一端開口設置在藥物注射腔的側壁上,另一端開口設置在藥物注射腔外。
進一步地,導絲固定腔近藥物出口的一端突出于藥物出口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田進文,未經(jīng)田進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1213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心內(nèi)科康復護理帶
- 下一篇:血液凈化股靜脈導管保護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