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人體下肢柔韌訓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11458.4 | 申請日: | 2015-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45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育林;王啟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評 |
| 主分類號: | A63B23/04 | 分類號: | A63B23/04;A63B21/06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 34113 | 代理人: | 楊晉弘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體 下肢 柔韌 訓練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員訓練器械,特別涉及一種人體下肢柔韌訓練器。
背景技術
下肢柔韌訓練主要特指三面叉為主要目的訓練內容,以使得運動員通過訓練,使下肢柔韌性和肢體張力能滿足某些特殊運動或表演項目的要求,柔韌性廣泛見于體操、舞蹈、技巧、蹦床、啦啦操等運動項目中。
目前國內外,均未發現有專門針對下肢進行專向柔韌訓練的器械。
傳統的下肢柔韌訓練完全借助于教練員的個人經驗,一般主要通過跑步、壓腿和踢腿等熱身訓練,在初步拉抻拉長韌帶和皮下脂肪、肌肉后,進而依靠自己或在教練的幫助指導下,用前后承重向下發力,進行縱叉訓練,這種訓練的缺點:
一是由于缺少循序漸進的過程,整體依然存在野蠻因素,特別是發育趨于結束,關節和肌肉已經變性僵硬的運動員,訓練過程十分痛苦,練習三面叉有的不得不重新將形成的多余肌肉和脂肪撕裂;
二是由于缺少專向訓練器材和科學方法保護,依然存在諸多不安全的因素,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如毛細血管破裂大面積淤青出血、有的誤將韌帶拉傷從此喪失運動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在下肢柔韌專向訓練中沒有專門的訓練器械,以及傳統訓練方法缺少保護、受外力傷害大等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人體下肢柔韌訓練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人體下肢柔韌訓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底座上部的兩側相對配合連接一個固定腳踏板和一個滑動腳踏板,底座的一端配合連接一個軌道板,軌道板上設有軌道槽,軌道板上配合連接一個調節塊,調節塊上設有對接軌道槽,對接軌道槽與所述軌道槽對接配合且順滑過度連接,所述滑動腳踏板在對接軌道槽和軌道槽內滑動配合,在底座的一側配合連接一個擋板。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在所述底座上還配合連接兩組扶手,扶手包括設置在擋板外側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高于第二扶手,且都高于擋板,在所述底座上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的相對側還設有第三扶手和第四扶手,第四扶手設在第三扶手內側,且低于第三扶手,第三扶手和第四扶手分別與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對應適于人雙手支撐配合。
兩個所述底座以擋板對稱相互錯位扣合連接,每個所述底座上均設有固定腳踏板、一個滑動腳踏板、軌道板、調節塊、擋板和扶手均相對對稱配合,它們在擋板兩邊相對對稱設置。
所述底座為能相對扣合鏈接的平板,在平板的一側設有一個卡接槽,在兩個平板相互扣后,每個平板上的卡接槽相互貫通,所述擋板卡接配合在卡接槽內。
所述擋板包括底平板,在底平板上部設有立平板,底平板和立平板形成橫截面為T型的結構,底平板卡接配合在卡接槽內。
所述軌道板的上設有兩個對稱的調節槽,調節槽設置在軌道槽的兩側,所述調節塊為一個鍥形塊,在所述調節塊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固定塊,固定塊通過螺栓螺母與所述調節槽鎖緊配合連接。
所述滑動腳踏板上設有凹槽,所述滑動腳踏板后側設有后擋板,所述滑動腳踏板的兩側設有兩側護板,所述滑動腳踏板的底部至少配合連接一個滾輪,滾輪滑動配合在所述對接軌道槽和軌道槽內。
所述固定腳踏板的結構與所述滑動腳踏板的結構相同,所述固定腳踏板的底部固定連接一個能上下調節的調節軸,調節軸的外部套接一個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固定連接在底座上,固定套筒的一側轉動連接一個旋轉手柄,手柄撥動所述調節軸上下運動,在所述固定套筒上還配合連接一個鎖緊螺釘,所述調節軸通過鎖緊螺釘與固定套筒鎖緊配合。
在運動員下叉訓練時,以左腿前下叉訓練為主說明如下:
熱身結束后,依據自己身高,在滑糟板旁邊的刻度上找到對應的身高位置,將斜面裝置前端固定螺釘擰緊;走上訓練器,先將右腳尖蹬住訓練器上固定的后腳踏,雙手撐著高扶手,左腳跟向前踩在斜面裝置上的前腳踏;前腳慢慢向前方移滑,雙手可改撐雙側低扶手,待下叉到不再移動的位置后,雙手側平伸或擔擱在高扶手上,進行≥2分鐘以上訓練;結束后,依反向順序,借助于高低扶手慢慢起立;反方向左腿后下叉訓練。還可進一步如下說明為:
1、由于雙人雙向,可同時解決并滿足單腿前下叉和后下叉的訓練需要;
2、由于前后的腳踏為M型設計,不論是向前還是向下叉時,均可舒適和便于發力前蹬后踩,同時在達到一定的角度后,腳跟部和腳背部可以自動翻轉,搭在圓潤的M頂部不到于硌傷;
3、M型腳踏兩則有2cm厚檔板,可有效地防止下叉后,腳前掌翻轉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評,未經王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114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