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次性眼部沖洗用受水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04752.2 | 申請日: | 2015-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465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明(設計)人: | 趙長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H35/02 | 分類號: | A61H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1000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眼部 沖洗 用受水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具體指一種用于眼部沖洗的一次性受水袋。
背景技術
洗眼是眼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和護理操作,包括清除眼瞼皮膚傷口,清除結膜囊內的分泌物、異物,化學性燒傷后的緊急沖洗,特殊檢查前的洗眼,以及眼科手術的術前準備等醫療操作。洗眼的常規操作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頭向沖洗側傾斜,由患者或家屬手扶漏斗式受水器緊貼洗眼一側的臉頰,操作者一手暴露傷口或結膜囊,一手持洗眼壺進行沖洗。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漏斗式受水器是用搪瓷或硬質塑料制成,受水器不易固定,其開口不能緊貼面部,且沖洗過程中存在部分沖洗液溢出,順臉頰流入患者的耳、口和頸等部位,使患者感到不適;此外,漏斗式受水器都是消毒后重復使用,極易造成交叉感染。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溢出、防感染的一次性眼部沖洗用受水袋,結構簡單合理,效果明顯。
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一次性眼部沖洗用受水袋,包括受水袋袋體,所述袋體上端袋口的背面設有粘貼巾,袋體底部設有帶孔塞的排水孔,所述受水袋袋口內側橫向設有吸水棉片,該吸水棉片中部縱向延伸一導流棉片。
進一步地,所述受水袋袋體的袋口處設有可變形的筋板。
進一步地,所述受水袋袋體由PVC塑料制作。
進一步地,所述受水袋袋體的袋口兩側設有固定帶。
進一步地,所述吸水棉片與受水袋袋口同寬或小于袋口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增設吸水棉片和導流棉片,能充分、有效的吸收、引流沖洗液,避免了沖洗液溢出造成的不適感和感染風險;受水袋采用PVC材質制作,質輕、低成本,一次性使用,避免了患者間的交叉感染,減少了傳統受水器的消毒工作量和醫療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受水袋袋體,2-粘貼巾,3-排水孔,4-吸水棉片,5-導流棉片,6-筋板,7-固定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一次性眼部沖洗用受水袋,包括一U形的受水袋袋體1,袋體采用PVC材質制作,質輕、低廉,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傳統受水器重復使用易造成患者間的交叉感染,減少了傳統受水器的消毒工作量和醫療成本。所述受水袋袋口寬12cm,該袋口的背面設有粘貼巾2,使用時根據患者的體位和傷口部位,將受水袋袋體1任意粘貼于患者的眼眶下緣、眼眶外側緣等部位用以固定。受水袋袋體1底部設有帶孔塞的排水孔3,用以排放受水袋內的沖洗液;所述受水袋袋口內側橫向設有一吸水棉片4,吸水棉片4與受水袋袋口同寬或略小于袋口寬度,即可在10~12cm之間;該吸水棉片4中部縱向延伸一寬1cm的導流棉片5,延伸至袋體內壁的中部或者袋底部。在洗眼過程中吸水棉片4充分吸收清洗液,然后通過導流棉片5的導流作用將清洗液全部引流至受水袋內,有效避免了沖洗液在清洗過程中容易溢出造成患者的不適感,降低了沖洗液溢出存在感染的風險。所述受水袋袋口處設有可變形的筋板6或軟細鐵絲等,用以撐開袋口,便于沖洗液流入。
所述受水袋可制作不同的容量規格,如容量為250ml和容量為500ml,在較大容量的袋體的袋口兩側附設固定帶7,系在頭部,防止沖洗量大時粘貼巾2的附著力不足以支撐沖洗液的重量。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047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