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PU發泡模具組件及其壓邊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01296.6 | 申請日: | 2015-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468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段曉威;李紅波;程崇強;胡曉華;高峰;鐘東昊;梁艷松;屈龍波;韓東陽;趙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4/58 | 分類號: | B29C44/5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曉輝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國家經***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u 發泡 模具 組件 及其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了一種PU發泡模具組件及其壓邊機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內飾等產品中,經常會出現需要在PU表面發泡的情況。在發泡之前,需要將PU的光面與發泡模具的底模可靠的貼合在一起,而PU與底模之間的貼合則是通過抽真空的方式實現,在抽真空之初,需要PU的外緣(周圈)與底模密封配合。
目前,行業內針對PU發泡模具的表皮周圈密封方式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膠帶粘貼表皮密封,主要是應用在PU發泡樹脂模具、PU發泡金屬模具,其原理是將PU表皮鋪放在底模后,利用膠帶粘貼表皮周圈,密封表皮,然后實現抽真空,最后澆料合模;此類方法的優點是在澆注發泡料前,即可實現表皮抽真空,若局部有褶皺、吸附不到位等缺陷,能夠發現并進行微調,產品良品率可達94%。但是其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粘貼膠帶需專人負責,且操作有難度、效率低,增加人工勞動,粘貼膠帶為一次性使用,浪費耗材,成本增加,產品起模后,膠帶黏貼模具有痕跡,難以清理。
第二類是合模壓力壓緊表皮密封,主要是應用在PU發泡金屬模具。其原理是將PU表皮鋪放在底模后,澆注發泡料,上下模合模,利用模具周圈合模壓力壓緊表皮,然后實現抽真空。優點是可利用合模壓力,表皮周圈密封較好,人工勞動強度低,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但是卻只有合模后才能實現抽真空,易造成表皮褶皺、吸附不到位等缺陷,產品良品率僅73%;而且澆注料后,再實現抽真空,工工藝操控難度大。關于采用合模壓力壓緊表皮的密封方式,公布號為CN101380797A的中國專利申請說明書中有相關記載,此處不予贅述。
綜上所述,采用目前的發泡模具進行PU發泡,要么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要么存在著合格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并且可保證產品合格率的PU發泡模具組件。
同時,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上述PU發泡模具組件的壓邊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PU發泡模具組件采用以下技術方案:PU發泡模具組件,包括上模和底模,底模上設有壓邊機構,壓邊機構包括用于將相應的PU表皮壓緊在底模上并且在底模與PU表皮間形成密閉空間的壓邊框,壓邊框傳動連接有用于驅使其開合的開合驅動機構。
所述壓邊框鉸接裝配在底模上,開合驅動機構為設于底模和壓邊框之間的驅動缸。
底模與壓邊框機構之間設有用于將壓邊框鎖緊在壓緊PU表皮的狀體的鎖緊機構。
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分設于底模和壓邊框上的旋轉壓緊氣缸和與旋轉壓緊氣缸對應的鎖塊。
底模上還設有用于協助壓邊框打開的助推機構。
PU發泡模具組件的壓邊機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PU發泡模具組件的壓邊機構,包括用于將相應的PU表皮壓緊在底模上并且在底模與PU表皮間形成密閉空間的壓邊框,壓邊框連接有用于驅使其相對相應PU發泡模具的底模開合的開合驅動機構。
所述壓邊框上設有用于與相應PU模具的底模配合的鉸接結構,開合驅動機構為驅動缸。
該PU發泡模具組件的壓邊機構還包括用于將壓邊框與相應PU模具的底模鎖緊在壓邊框壓緊PU表皮的狀體的鎖緊機構。
所述鎖緊機構包括旋轉壓緊氣缸和與旋轉壓緊氣缸對應的鎖塊。
該PU發泡模具組件的壓邊機構還包括用于協助壓邊框打開的助推機構。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PU發泡模具組件的底模上設有壓邊機構,壓邊框傳動連接有用于驅使其開合的開合驅動機構,因此在使用的時候,當PU表皮鋪放在底模上后、澆注料之前,可通過壓邊框將PU表皮壓緊在底模上并且在底模與PU表皮間形成密閉空間,在澆注發泡料之前便完成抽真空,從而可適當的對PU表皮進行調整,保證產品合格率,由于采用的是壓邊框,可以多次重復利用,從而可節約用料成本,開合驅動機構則可大大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綜上所述,該PU發泡模具組件不僅使用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可保證產品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是PU發泡模具組件的實施例在壓邊框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PU發泡模具組件的實施例在壓邊框壓緊PU表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PU發泡模具組件的實施例在上模與底模合模并進行發泡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PU發泡模具組件的實施例,如圖1-3所示,該PU發泡模具組件包括上模11和底模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012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