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越江隧道管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100196.1 | 申請日: | 2015-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364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營邑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7/02 | 分類號: | E21F17/02;E21F17/06;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 管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設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越江隧道管線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越江隧道周邊道路紅線內地下空間較小,無法敷設市政公用管線,因此大多越江隧道管線直接設置在越江隧道的側壁上,沒有任何管線保護措施,嚴重影響管線的使用壽命,并且極易出現安全事故。另外,在市政設施和市政管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上,施工不統一,容易出現后續的搶修難、維護困難等問題。隨著城市的發展,面對突發事件,城市不得不開始設防,急需一種能夠保護越江隧道管線的防護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越江隧道管線結構,將越江隧道敞開段的一隧道側壁作為管線保護裝置的固定連接側面,提供兩個垂直墻板以及一橫向頂板和一橫向底板,以包裹于越江隧道敞開段的隧道側壁側部形成供于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通過合理的管線結構設計和布局,從而解決了越江隧道周邊道路紅線內地下空間較小,無法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問題,也實現了市政設施和市政管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上的統一,在維護和搶修問題上更加容易便捷。
一種越江隧道管線結構,包括越江隧道敞開段的一隧道側壁,還包括:與所述隧道側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垂直墻板;與所述第一垂直墻板上端垂直且固定連接的橫向頂板;與所述第一垂直墻板下端垂直且固定連接的橫向底板;平行所述第一垂直墻板,并與橫向頂板、橫向底板分別固定連接的第二垂直墻板,所述第一垂直墻板、橫向頂板、橫向底板、第二垂直墻板包裹于所述隧道側壁的側部形成供于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
優選地,所述容置空間內部的所述橫向底板上還設有排水通道。
優選地,所述容置空間內部的所述第二垂直墻板上還設有通風通道。
優選地,所述容置空間的內部容置的管線包括:設于所述橫向底板上的水管組以及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垂直墻板和第二垂直墻板上的電力管線組。
優選地,所述水管組包括多個水管,多個所述水管沿所述容置空間的穿越方向分設于所述橫向底板兩側,以供所述橫向底板的中部形成有維修通道。
優選地,所述電力管線組包括分別間隔排設于第一垂直墻板和第二垂直墻板上的多個電力管線。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越江隧道管線結構,通過將將越江隧道敞開段的一隧道側壁作為管線保護裝置的固定連接側面,并配合第一垂直墻板、橫向頂板、橫向底板、第二垂直墻板共同圍設成一隧道狀的容置空間,通過合理的管線結構設計和布局,從而解決了越江隧道周邊道路紅線內地下空間較小,無法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問題,也實現了市政設施和市政管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上的統一,外觀上更加美觀,在維護和搶修問題上更加容易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越江隧道管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越江隧道管線結構,包括越江隧道敞開段的一隧道側壁60,該越江隧道管線結構還包括:第一垂直墻板10、橫向頂板20、橫向底板30、第二垂直墻板40,以及由第一垂直墻板10、橫向頂板20、橫向底板30、第二垂直墻板40包裹于所述隧道側壁60的側部形成供于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50。
第一垂直墻板10與所述隧道側壁60固定連接,作為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50的一個側面。
橫向頂板20與所述第一垂直墻板10上端垂直且固定連接,作為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50的頂面。
橫向底板30與所述第一垂直墻板10下端垂直且固定連接,并與橫向頂板20相互平行,該橫向底板30作為管線安裝的容置空間50的底面。進一步地,橫向底板30上留有維修人員通行的行走通道。更進一步地,橫向底板30上還設有排水通道,該排水通道位于橫向底板30與第一垂直墻板10的交角處,以便積水的排出。
第二垂直墻板40平行所述第一垂直墻板10,并與橫向頂板、橫向底板分別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垂直墻板10、橫向頂板20、橫向底板30、第二垂直墻板40共同圍設形成一立方體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間50內部的所述第二垂直墻板40上還設有通風通道,以供容置空間50內部空氣流通。
容置空間50由第一垂直墻板10、橫向頂板20、橫向底板30、第二垂直墻板40包裹于所述隧道側壁60的側部以形成供于管線安裝的共同溝。進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間50的內部容置的管線包括:設于所述橫向底板30上的水管組71以及設于所述第一垂直墻板10和第二垂直墻板40上的電力管線組7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營邑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營邑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1001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渦輪葉尖間隙主動控制機構
- 下一篇:一種盾構區間隧道預制疏散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