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體式導流吸引雙極電凝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6435.0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009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利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利芬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專永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蘭;高之波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體式 導流 吸引 雙極電凝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藥領域,特別涉及微創手術設備。
背景技術
在腹腔鏡下進行臨床手術時,雖然創傷較小,但手術過程難免會切割到血管,出現局部出血,用傳統的線扎阻血方法在腹腔鏡手術中就不是很適用,因此在臨床當中應用電凝止血的方法被廣泛采用。
電凝用于外科止血起源很早,用于手術的電流為高頻電流(頻率每秒數千周到2兆周以上)。應用高頻電流,即使電壓高達數千伏,亦可安全通過人體,不引起神經或肌肉反應。利用高頻電流的熱效應,使血管壁脫水皺縮、血管內血液凝固,并使血管與血凝塊互融為一體,而達到有效止血目的。
至今電灼器或電刀已成為手術室常備器械之一。電凝器系采用振蕩管或火花間隙放電裝置來產生手術所需的高頻電流。最初應用及至今仍被常用的電凝方法為“單極電凝”,即將一面積較大的金屬板與病人臀部接觸作為電極之一,稱為病人電極或無效電極;另一電極則與止血器械連接起電凝作用,稱為手術電極或有效電極。使用單極電凝時電流通過病人身體,其熱效應的大小取決于電極與身體組織接觸面的大小,即單位面積電流量(電流密度)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成反比。無效電極的金屬板與身體接觸面積甚大,單位面積的電流量甚小,故對組織無熱灼作用。有效電極用于止血或切割時與組織的接觸面甚小,電流密度甚大,則產生熱灼止血或切割作用。單極電凝還可與多種手術器械如止血鉗、鑷子、吸引器、手術刀或鋼絲圈套等接觸而起到止血或切割等多種用途;但其所需電量大,熱擴散范圍大,對周圍組織損害較大,在距離電切1厘米處尚可見到組織改變,因而單極電凝在重要部位如皮層功能區、重要血管附近及腦干、脊髓、神經根等處不宜應用。
雙極電凝的問世早在1940年,它與單極電凝的區別在于取消了與病人臀部接觸的無效電極,而將兩個電極分別接在一把鑷子的兩葉片上,此鑷子的兩葉片之間是絕緣的。應用時電流只經過鑷子兩尖端之間的組織,故所需電量大為減少,一般只需單極電凝的1/4到1/3,在重要部位如脊髓內止血時甚至可將電量減低到不及單極電凝的1/10,因而熱的擴散和鄰近損害均相應減少。此外,雙極電凝在有液體如生理鹽水、腦脊液或血液存在的情況下,能同樣地起電凝止血作用,這也是單極電凝所不及的。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電凝鉗,在做手術時如需引流或生理鹽水沖洗時需要單獨操作存在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導流吸引管與雙極電凝鉗一體的設備。
其一種益效果是:一體結構使用方便安全易用。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一體式導流吸引雙極電凝鉗,由雙極電凝鉗體和導流吸引系統組成,雙極電凝鉗體設有雙極電凝鉗桿,導流吸引系統設有引流管、可伸縮管和第一塔形接頭,導流吸引系統引流管、可伸縮管和第一塔形接頭導通,引流管與雙極電凝鉗體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塔形接頭與雙極電凝鉗體固定連接,引流管與雙極電凝鉗桿外設有套管,引流管設有凸鈕,套管設有開口,凸鈕突出開口。由此,可以在微創手術使用中不必再使用獨立的導流管進行吸引血液或者生理鹽水沖洗,只需將引流管推前使用,方便快捷節省時間減少病人痛苦,并且結構簡單。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可伸縮管為彎曲軟管、波形軟管或伸縮套管中任意一種。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導流吸引系統設有三通閥和第二塔形接頭,第一塔形接頭與第二塔形接頭與三通閥連接,第一塔形接頭和第二塔形接頭通過三通閥分別與引流管導通。由此可以外接獨立的吸引負壓設備和沖洗設備,吸引血液時通過三通閥聯通接著負壓設備的塔形接頭,生理鹽水沖洗時通過三通閥聯通接著沖洗設備的塔形接頭。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引流管頭部設有安全開孔。由此在吸引時即使吸到組織臟器上也不會有強負壓造成臟器傷害。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雙極電凝鉗體上設有齒條和對應齒輪旋鈕。由此可以通過齒輪旋鈕和齒條的配合使用,從而來調節雙極電凝鉗體的前后伸縮及方向調控,在需要電凝的時候,則通過齒輪旋鈕將雙極電凝鉗體旋出來,并精確調控方向,當需要引流的時候,則通過齒輪旋鈕將雙極電凝鉗體旋進去,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引流。
根據實用新型的一方面,套管外直徑小于10mm。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利芬,未經劉利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64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菌區域分隔敷貼
- 下一篇:電外科解剖器械和電外科解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