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下隧道通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5438.2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364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忠;蔣樹屏;丁浩;吳夢軍;張琦;林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E21F1/04;E21F1/08;E02D29/06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067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下 隧道 通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隧道公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下隧道通風系統。
背景技術
公路隧道內良好的空氣狀態是行車安全的必要條件,通風是為了把隧道內的有害氣體或污染物質的濃度降低,保證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目前,我國通常采用通風井分段縱向通風方式解決特長山嶺隧道的通風問題,即每隔幾公里需設置一座通風井向隧道內輸入新鮮空氣以滿足隧道內運營需求。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特長水下隧道也采用了這種通風系統,通風井均設置于陸地。受限于通風技術瓶頸,水下隧道穿越水域部分長度尚未突破8公里。
隨著跨海隧道的長度更長、海面更寬,如果仍采用傳統的通風井分段通風方式就需要設置人工島。而在海中設置人工島式通風豎井的經濟技術難度很大,且造價高,特別是在深海區,幾乎是不可能的。從而制約公路隧道跨海段長度及隧道在跨海通道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設置人工島通風井、直接利用服務隧道向隧道內輸入新鮮空氣并排出污染空氣的水下隧道通風系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下隧道通風系統,包括主隧道及服務隧道,所述主隧道有兩條,所述服務隧道設置在兩條主隧道之間,所述服務隧道內設有獨立的進風道及排風道,兩端設有通風井風道,所述通風井風道包括通風井送風道及通風井排風道,所述通風井送、排風道對應與進風道及排風道相連通;所述排風道通過排風聯絡風道與主隧道的排風口相連通,所述進風道通過送風聯絡風道與主隧道的送風口相連通。
進一步,所述主隧道上至少設有兩條將兩主隧道相連通的置換通風聯絡風道。
進一步,所述排風聯絡風道及送風聯絡風道內對應設有調節風閥。
進一步,所述置換通風聯絡風道內設有置換軸流風機。
進一步,所述主隧道內設有射流風機。
進一步,所述通風井送、排風道中對應設有送風軸流風機及排風軸流風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隧道通風系統結構簡單,對現有結構改造量小,極大的降低了施工難度,同時降低了工程造價,節約了成本投入;綜合利用服務隧道作為排風道和送風道,取代了專用的通風井,有效避免了在水域部分設置人工島,不僅節約了隧道工程造價,還減小了對工程所在水域的環境破壞,解決了公路隧道長距離穿越水域部分的通風技術難題。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水下隧道通風系統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為采用服務隧道送風、排風+射流風機通風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3為采用服務隧道送風、排風+置換通風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4為采用服務隧道送風、排風+置換通風+組合通風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5為通風井排、送風道和排、送風道布置示意圖;
圖6為A-A橫斷面示意圖;
圖7為B-B橫斷面示意圖;
圖8為C-C橫斷面示意圖;
圖9為D-D橫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所示,一種水下隧道通風系統,包括主隧道1及服務隧道2,所述主隧道1有兩條,所述服務隧道2設置在兩條主隧道1之間,所述服務隧道2內設有獨立的進風道3及排風道4,兩端設有通風井風道,所述通風井風道包括通風井送風道5及通風井排風道6,所述通風井送5、排風道6對應與進風道3及排風道4相連通;所述排風道4通過排風聯絡風道7與主隧道1的排風口相連通,所述進風道3通過送風聯絡風道8與主隧道1的送風口相連通。該通風系統借助于服務隧道2向主隧道1內引入新風、排出污染空氣,通風井風道設置在服務隧道2兩端,對于跨海隧道而言,無需再設置人工島式通風豎井,降低了建造難度,節約了建造成本。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隧道1上至少設有兩條將兩主隧道1相連通的置換通風聯絡風道9,通過設置置換通風聯絡風道9,可將兩條兩主隧道1內的空氣進行置換。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風聯絡風道7及送風聯絡風道8內對應設有調節風閥10,可實現對排風量及進風量的控制。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置換通風聯絡風道9內設有置換軸流風機11,所述通風井送、排風道中對應設有送風軸流風機12及排風軸流風機13,各軸流風機可顯著提升通風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54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煤層開采用浮煤自動清理車
- 下一篇:一種屈服式巖石錨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