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立柱及具有該立柱結構的自卸車側廂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3745.7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269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葛志強;袁斌;韓月琴;劉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1/28 | 分類號: | B60P1/28 |
| 代理公司: | 鄭州德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黃軍委 |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柱 具有 結構 卸車 側廂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柱,尤其涉及了一種車廂立柱,另外還涉及一種具有該立柱結構的自卸車側廂板。
背景技術
傳統的自卸車側廂板由一整塊鋼質平板組成,在裝載貨物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裝載重物、重心不平衡等貨物以及滿載的過程中,貨物間的擠壓力超出車廂側廂板的抗擠壓強度,造成車廂側板的變形與折斷;一些自卸車,為了提高車廂側廂板的抗擠壓強度,通常在車廂側廂板增加立柱及橫撐,該類自卸車側廂板的組成為平板、位于平板前端的前立柱、位于平板后端的后立柱、位于前立柱與后立柱之間與平板相連的中立柱、位于平板上端的上幫和位于平板下端的下幫。
自卸車側廂板的中立柱通常由平板折彎而成,呈中空U型,如圖1所示。這種立柱由于局部強度不足,在同平板、橫撐焊接后容易產生下凹變形,影響車廂整體的外觀和質量,另外,車廂外表基本上都為平面,形成單一、呆板的視覺感受。
因此,如何增強中立柱的強度,抵抗焊接變形,在提高側廂板質量的同時又能改善其外觀,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設計科學、抗變形能力強、結構新穎、經濟實用且推廣良好的立柱以及采用該立柱結構的自卸車側廂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立柱,由一個正面板和兩個分別位于所述正面板兩側的側面板構成,呈中空U形,所述正面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沖壓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由底面和設置在所述底面四周的側面構成。
基于上述,所述凹槽凹向所述立柱的中空部位設置。
基于上述,所述凹槽的底面呈方形,所述凹槽的側面由四塊等腰梯形構成。
基于上述,所述底面的其中一對側邊與所述正面板的側邊平行。
基于上述,所述凹槽的底面呈多邊形,所述凹槽的側面由多個等腰梯形構成。
基于上述,所述凹槽是圓槽。
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立柱正面板上設置沖壓形成的凹槽,增強立柱的強度,能夠有效的抵抗貨物擠壓所產生的壓力,防止立柱變形,而且所述凹槽由沖壓模具沖壓形成,生產工藝簡單,可復制程度高,便于推廣。
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科學、抗變形能力強、結構新穎、經濟實用且推廣良好等優點。
一種以所述立柱為中立柱的自卸車側廂板,還包括平板和橫撐,所述中立柱與所述橫撐的連接部位對應于所述中立柱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以所述立柱為中立柱,增強了中立柱的強度,在該中立柱與平板和橫撐焊接后,使其不再出現下凹變形,從而有效地增強了自卸車側廂板抗變形能力,進而提高自卸車側廂板強度,同時又改善其外觀,消除車廂外表視覺上單一、呆板的感覺。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科學、抗變形能力強、結構新穎、經濟實用且推廣良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立柱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立柱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立柱的A-A向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立柱的B-B向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自卸車側廂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2至圖4所示,一種立柱,由一個正面板2和兩個分別位于所述正面板兩側的側面板1構成,呈中空U形,為了增強所述立柱的強度,所述正面板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沖壓形成的凹槽3,所述凹槽3由底面和設置在所述底面四周的側面構成。
為了使立柱獲得最佳的強度,所述凹槽3凹向所述立柱的中空部位設置。
為了使凹槽易成型且成型穩定,所述凹槽3的側面由四塊等腰梯形構成。
為了增加凹槽的受力面積,增強其強度,所述底面的其中一對側邊與所述正面板2的側邊平行。
為了使凹槽的外形多樣、美觀,所述凹槽3的底面還可以呈多邊形,所述凹槽3的側面由多個等腰梯形構成;所述凹槽3還可以是圓槽或者其他形狀。
應當提出的是,該立柱可用于任何需要提高其強度的結構中,用于提高其抗變形能力。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未經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374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