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鉛酸蓄電池鑄焊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3496.1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842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孟烈;邱建榮;龐明朵;張騰;顧然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源市萬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9/04 | 分類號: | B22D19/04;B22D25/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彥偉 |
| 地址: | 459006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鉛酸蓄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鉛酸蓄電池鑄焊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絕大多數鉛酸蓄電池都是由外殼及其內的若干單體電池構成,每個單體電池由正極板與負極板交替疊裝而成,正、負極板之間通過AGM隔板隔開,單體電池上的正、負極板極耳是通過鑄焊工藝焊接在一起,其工藝步驟為:(1)將鑄焊模具放入熔融狀態的鉛合金鑄焊液中,使鑄焊液充滿模具的成型單元及極柱坑,用耐高溫的刮板將模具表面刮平;(2)將固定在一起的電池單體電極板對準相應的成型單元插入模具中,使正、負極極耳分別插入模具中的鑄焊液中;(3)待鑄焊液凝固,脫去模具,即使每個電池單體上分別形成正、負極集流排和正、負極極柱。現有技術中,由于鑄焊液中鉛密度較大,鑄焊模具內成型單元的空間越大,使用的鑄焊液就越多,所形成的集流排及極柱重量越重,蓄電池成本就越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證鉛酸蓄電池品質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減少鑄焊液用鉛量、降低蓄電池重量及成本的鉛酸蓄電池鑄焊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鉛酸蓄電池鑄焊模具,包括本體和設置在本體兩端的把手,本體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澆鑄集流排的成型單元,每個成型單元由正極凹道和負極凹道構成,相鄰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與負極凹道相互間隔設置,前一成型單元內的正極凹道與相鄰成型單元的負極凹道之間通過過橋凹道相連,兩端的成型單元內設置極柱坑,本體周邊設置有定位孔,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負極凹道及過橋凹道的拐角處均為圓角。
圓角半徑為1.5~2.0mm。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鑄焊模具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負極凹道及過橋凹道的拐角設置為半徑為1.5~2.0mm的圓角,使鑄焊過程中鑄焊液使用量減小,在不影響鉛酸蓄電池品質的基礎上,減小了蓄電池的重量,降低了蓄電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本體,3是把手,5是正極凹道,7是負極凹道,9是過橋凹道,11是極柱坑,13是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鉛酸蓄電池鑄焊模具,包括本體1和設置在本體1兩端的把手3,本體1上設置有6個用于澆鑄集流排的成型單元,每個成型單元由正極凹道5和負極凹道7構成,相鄰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5與負極凹道7相互間隔設置,前一成型單元內的正極凹道5與相鄰成型單元的負極凹道7之間通過過橋凹道9相連,兩端的成型單元內設置極柱坑11,本體1周邊設置有定位孔13,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5、負極凹道7及過橋凹道9的拐角處均為圓角,圓角半徑為1.5~2.0mm。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鑄焊模具成型單元的正極凹道5、負極凹道7及過橋凹道9的拐角設置為半徑為1.5~2.0mm的圓角,圓角半徑更大,使鑄焊過程中鑄焊液使用量減小,在不影響鉛酸蓄電池品質的基礎上,減小了蓄電池的重量,降低了蓄電池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源市萬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濟源市萬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34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錫球制造成型設備
- 下一篇:一種便攜輪式保溫爐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