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醫用CT檢測用背部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1749.1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681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明(設計)人: | 程明;陳文軍;王恩峰;趙新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程明;陳文軍;王恩峰;趙新宇 |
| 主分類號: | A61B6/04 | 分類號: | A61B6/04;A61B6/0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7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ct 檢測 背部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與CT機檢查掃描床結構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CT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或“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英文(Computed?Tomography;)的簡稱CT,是從1895年倫琴發現X線以來在X線診斷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飛速發展的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X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CT由英國物理學家hounsfield在1971年研制成功,先用于顱腦疾病診斷,后于1976年又擴大到全身檢查,是X線在放射學中的一大革命。我國也在70年代末引進了這一新技術,在短短的30年里,全國各地乃至縣鎮級醫院共安裝了各種型號的CT機數千臺,CT檢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地層開,成為醫學診斷中不可缺少的設備。CT機由檢查掃描床,掃描架,操作臺等構成。
在用CT機進行檢查的醫療過程中,重癥病人有時無法平躺于CT機的掃描床上,不能夠順利的進行CT檢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CT檢測用背部支架,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在用CT機進行檢查的醫療過程中,重癥病人有時無法平躺于CT機的掃描床上,不能夠順利的進行CT檢查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醫用CT檢測用背部支架,包括操作控制臺、機箱、檢查掃描床、移動床板和掃描架構成的醫用CT機;還包括安裝于移動床板上的背部支架,所述背部支架由背部托板和支撐板構成;在移動床板上面位于病人平躺背部位置有一個方形的凹槽,支撐板和背部托板疊放于凹槽中,背部托板上表面與移動床板上面平齊,背部托板后端通過后轉軸與移動床板形成鉸接,背部托板下表面前部有一個直角形槽,支撐板設置于該直角形槽中,支撐板前端通過前轉軸與移動床板鉸接;在背部托板直角形槽頂面等間隔的設置有嵌入槽,背部托板和支撐板分別向上傾斜呈三角形設置,支撐板后端插于嵌入槽中。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通過設置于醫用CT機移動床板背部支架,可以使得病人背部傾斜設置,方便不便于平躺的病人進行CT檢查。背部支架還可以根據需要調節角度,使用很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背部支架的剖視圖;
圖3背部支架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符號說明:操作控制臺1,機箱2,檢查掃描床3,移動床板4,掃描架5,凹槽6,背部托板7,支撐板8,嵌入槽9,旋轉鈕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3,醫用CT檢測用背部支架,包括操作控制臺1、機箱2、檢查掃描床3、移動床板4和掃描架5構成的醫用CT機,移動床板4與檢查掃描床本體之間設置有導軌和移動機構。上述醫用CT機與現有的CT設備結構相同。本實用新型不同點是:安裝于移動床板上的背部支架。所述背部支架由背部托板7和支撐板8構成;在移動床板4上面位于病人平躺背部位置有一個方形的凹槽6,支撐板8和背部托板7疊放于凹槽6中,背部托板7上表面與移動床板4上面平齊,背部托板7后端通過后轉軸與移動床板4形成鉸接,后轉軸橫向貫通背部托板,后轉軸的兩端安裝于凹槽6左右側壁上。背部托板7下表面前部有一個直角形槽,支撐板8設置于該直角形槽中,支撐板8前端通過前轉軸與移動床板4鉸接,前轉軸與支撐板8前端轉孔固定連接,前轉軸兩端設置于凹槽6兩側的軸孔中,前轉軸一端還可以連接設置于移動床板外側的旋轉鈕10。使用時轉動旋轉鈕可以將支撐板8抬起。在背部托板7直角形槽頂面等間隔的設置有嵌入槽9,背部托板和支撐板分別向上傾斜呈三角形設置,支撐板8后端插于嵌入槽9中,此時背部托板和支撐板形成三角形支撐結構,支撐板8插于不同的嵌入槽9可以調節背部托板的角度。使用時可以在背部托板上覆蓋毯子,增加舒適度。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程明;陳文軍;王恩峰;趙新宇,未經程明;陳文軍;王恩峰;趙新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17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