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二拖三供水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0746.6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754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孔生;張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寧金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1/02 | 分類號: | E03B1/02 |
| 代理公司: | 濟寧眾城專利事務所 37106 | 代理人: | 李效寧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濟寧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拖三 供水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水控制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二拖三供水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多泵組聯合運行廣泛應用在城市供水或小高層或高層建筑的二次加壓供水上面。增強設備運行可靠性,減少設備的故障環節,保證為居民不間斷供水,是供水行業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設備生產商完善改進方向。目前市場上供水機組大部分采用了一拖一(一臺變頻器拖動一臺泵)和一拖多(一臺變頻器拖動多臺泵)的控制方式,但這兩種方式弊端明顯,一拖一控制方式需要多臺變頻器,硬件成本增加。一拖多的控制方式,每臺供水泵都要配置兩個接觸器,完成變頻工頻的切換,開關觸點多,器件故障率增加,且停機時變頻器不能實現積分停車,容易造成水錘,損害管道。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采用兩臺變頻器來控制三臺供水泵的供水控制裝置,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成本,而且增加了控制裝置的穩定可靠性,其技術方案為所述的二拖三供水控制裝置包括于三相交流電源連接的變頻器A、變頻器B,其特征是所述的變頻器A和變頻器B其中一個的輸出端與供水泵1M連接,另一個的輸出端并聯有供水泵2M和供水泵3M,供水泵2M與與變頻器A或變頻器B的連接線上連接有接觸器KM1的常開觸點,供水泵3M與變頻器A或變頻器B的連接線上連接有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所述的變頻器A和變頻器B的信號接收端與壓力信號連接,所述的變頻器A和變頻器B的控制端通過MODBUS總線與可編程控制器PLC連接,可編程控制器PLC的控制輸出端并聯連接有接觸器KM1、接觸器KM2,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PLC上還連接有觸摸屏。
本裝置的工作原理:采用兩臺變頻器驅動三臺供水泵機組,實現變頻器和供水泵機組的配對切換;兩臺變頻器與PLC通過MODBUS總線實時通訊,PLC對反饋壓力分塊控制,消除變頻器個體差異和兩臺變頻器同時允許易產生壓力蹺蹺板的弊端;設備采用混合驅動模式,正常運行時,變頻器和供水泵機組采用一拖一的驅動模式,控制壓力平穩;在一臺變頻器故障時,變頻器和供水泵機組采用一拖二的驅動模式,實現真正的驅動安全冗余;從電控采用混合驅動模式,實現驅動核心安全冗余,讓整套設備運行更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二托三供水控制裝置采用兩臺變頻器驅動三臺泵組,且通過可編程控制器PLC和觸摸屏對兩套變頻驅動裝置進行MODBUS總線通訊控制,實現設備一拖一和一拖二的混合驅動模式;在正常運行一拖一的驅動模式下,沒有工/變頻切換,壓力運行平穩,能實現積分延時停車,消除水錘效應,在一拖二驅動模式下,滿足供水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控雙備用;開關動作器件數量減少,動作觸點故障大大減少,系統穩定性增強,易于操作,具有很大的使用意義,易于形成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1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
1.變頻器A、2.變頻器B、3.觸摸屏、4.壓力信號。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便公眾更好地掌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法,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施方案為:
實施例1:所述的二拖三供水控制裝置包括于三相交流電源連接的變頻器A?1、變頻器B?2,所述的變頻器A?1的輸出端與供水泵1M連接,所述的變頻器B?2的輸出端并聯有供水泵2M、供水泵3M,變頻器B?2的輸出端與供水泵2M連接線上連接有接觸器KM1的常開觸點,變頻器B?2的輸出端與供水泵3M連接,供水泵3M的連接線上連接有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所述的變頻器A?1和變頻器B?2的信號接收端與壓力信號4連接,所述的變頻器A?1和變頻器B?2的控制端通過MODBUS總線與可編程控制器PLC連接,可編程控制器PLC的控制輸出端口并聯連接有接觸器KM1、接觸器KM2,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PLC上還連接有觸摸屏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寧金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濟寧金水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07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