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0232.0 | 申請日: | 2015-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088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孫杏建;王新峰;呂娜;王淡善;羅金平;榮洪寶;黃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42 | 分類號: | E02D27/42;E02D27/44;F03D1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韓小燕 |
| 地址: | 31001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力 海上 風機 基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適用于海上風力發電行業。
背景技術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大力支持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具有風能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資源和適宜大規模開發的特點,并且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日趨成熟,海上風電機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逐步提高,單機容量逐漸增大,開發建設海上風電的優勢日益顯現,目前世界各國逐漸將風電開發建設的重點由陸上轉向海上。
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以及廣闊的海域面積,從南至北緯度跨越較大,氣候條件各異,且地質條件差異較大。根據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現狀,海上風機基礎主要采用樁式基礎(單樁基礎、導管架基礎和高樁承臺基礎等)。由于樁式基礎適用于覆蓋層較厚的海域,針對我國東南部及南部海域覆蓋層較薄、基巖埋藏較淺甚至裸露的巖質地基,樁式基礎需嵌巖至基巖一定深度后,方能滿足海上風電機組正常運行的要求。考慮在巖質地基上進行樁式基礎施工時,一方面覆蓋層較薄,在波浪及海流等環境荷載作用下,基樁無法保持自穩,需要借助船機及其他輔助施工設備,施工工藝復雜且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水下基巖開挖工程量大,存在基樁不能沉樁至設計高程的工程風險,且基樁在嵌巖過程中需要采用高性能、高工效的鉆機設備,該鉆機設備需要根據工程場區基巖特性提前定制,甚至需要從國外采購。因此,在巖質地基上采用樁式基礎,其施工工藝復雜、施工難度較大、施工周期較長,基巖開挖工程量大,基礎工程?投資費用較高;并且受到現有鉆機設備的制約,可能存在基樁無法沉樁至設計高程的工程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施工工藝簡單、海上施工作業周期短、適用于覆蓋層較薄、基巖埋藏較淺甚至裸露的巖質地基的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以避免因沉樁不到位而引起的工程風險。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其特征在于:該風機基礎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表面中心的主筒體;其中底板采用筏板結構,在底板的上表面以主筒體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勻布置主梁,兩相鄰主梁的外端通過次梁相連,底板外邊緣設置懸挑板,所述底板與主筒體、主梁、次梁和懸挑板構成整體。
所述主筒體筒壁內預埋若干高強度預應力鋼絞線,該鋼絞線下端固定于底板下表面,上端固定于主筒體頂面。
所述主筒體下部為實心結構。
所述主筒體內預埋用于連接附屬構件的鋼質預埋件。
所述底板呈正多邊形布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主體結構及附屬構件均可在陸上預制,主筒體為預應力構件,采用直線變徑,施工工藝簡單,立模方便,且自重較輕,目前國內現有施工能力及船機設備均能滿足要求,施工難度小,海上施工作業周期短;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主筒體內預埋高強預應力鋼絞線,可大大提高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結構的抗彎性能;3)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覆蓋層較薄、基巖埋藏較淺甚至裸露的巖質地基(亦適用于覆蓋層埋藏較深、地質條件較好、承載力較高的地基),由于不涉及嵌巖及沉樁?等工序,相比樁式基礎具有施工設備不受限制、施工難度小、海上施工作業周期短、性價比高等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立面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筏板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包括底板4和位于底板上表面中心的主筒體3。
其中主筒體3采用變徑結構,其頂部中心直徑D4結合上部風機底節塔筒直徑確定,并根據結構受力特性、海洋水文及地質條件等確定主筒體3的壁厚、底部外徑D2、頂部外徑D3和高度H2等。主筒體3為預應力結構,沿筒體均勻布置一定數量并從上而下貫穿主筒體3的高強預應力鋼絞線8,具體數量及張拉噸位需根據結構尺寸、混凝土強度等級和荷載條件確定。為優化結構受力條件,主筒體3底部高度H1范圍內采用實心結構(根據結構受力特性,主筒體下部亦可采用空心結構)。
底板4采用筏板結構,呈正八邊形布置,內接于直徑為D1的圓內,通過主梁5、次梁6和懸挑板7與主筒體3連接成整體,底板4的外接圓直徑D1需滿足基礎結構整體穩定的要求。本例中主梁5以主筒體3為中心以45°角呈放射狀均勻布置于底板4上表面,次梁6布置于底板4上表面,連接兩相鄰主梁5的外端,懸挑板7設置于底板4外邊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02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路燈基礎填埋
- 下一篇:地下室灌注樁施工中防地下水上涌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