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網球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74879.4 | 申請日: | 2015-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691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廖紅強;廖明建;楊云斌;王玲玲;孫素梅;李勁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3B47/02 | 分類號: | A63B47/02;A63B69/3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專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長明;韓志英 |
| 地址: | 621999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球 回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網球回收裝置,能夠回收散落在地面上的大量網球。
背景技術
網球訓練過程將產生大量散落在場地上的網球,訓練過程中或結束后需要將其回收。為減輕回收大量網球的勞動量,現已有一些撿球筐、撿球籃等產品,利用網球的彈性通過擠壓作用將其收回。該類產品通過手的提升力將撿球裝置提起、然后用力壓下將球擠進回收容器。這種方式避免了反復彎腰撿球的人工動作,但卻存在提升與下壓的用力動作,尤其在已回收較多網球后,除需克服回收裝置自身重量外還需克服新增網球的重量,將更加費力。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網球回收裝置需要費力提升與下壓動作的不足,減輕網球回收過程的勞動量并提高回收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網球回收裝置,能輕松、高效地將散落地面的網球回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的網球回收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回收裝置包括萬向腳輪、雙導向擠壓結構、圍欄。其連接關系是,所述的雙導向擠壓結構外形為平面四邊形框架,在框架上設置有數條金屬棒,金屬棒的兩端分別與框架對應兩邊的邊框固定連接,相鄰兩條金屬棒構成網球導向槽。所述的圍欄包括四根立柱、數條橫桿,數條橫桿分別與立柱固定連接。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分別與框架的四個角固定連接,立柱的下端均設置有萬向腳輪。所述框架前側的邊框兩個端點與對應的萬向腳輪間距相同,所述框架后側的邊框兩個端點與對應的萬向腳輪間距相同。所述框架前側的邊框端點與對應萬向腳輪的間距大于框架后側的邊框端點與對應萬向腳輪的間距。在圍欄的上端設置有扶手。
所述四邊形框架的網球導向槽前端寬度大于后端寬度。
所述四邊形框架前側的邊框與地面的高度大于網球直徑,后側的邊框與地面的高度小于網球半徑。
本實用新型中,將雙導向擠壓結構設置為一種多功能結構,使其既具有雙向導向功能、又具有利用網球彈性通過擠壓將網球回收的功能;設置了滿足高度尺寸要求的萬向腳輪,從而形成一種通過人工推動其在場地上自由行走即可回收網球的雙導向擠壓式網球回收裝置。雙導向擠壓結構通過一組細鋼棒焊接或裝配在平面四邊形鋼管邊框上構成,相鄰兩根細鋼棒形成前寬、后窄的寬度漸變導向槽,但前、后寬度均小于網球直徑。將所形成的有多條前寬后窄導向槽的四邊形平面框架安裝到四根豎直立柱上,平面框架的四個角與四根立柱對應,前部兩個角在立柱上的布局位置比后部兩個角高,且前部兩個角相對地面的高度大于網球直徑以保證網球能進入框架下方,后部兩個角相對地面的高度小于網球半徑以實現網球進入框架下方后對網球進行擠壓,使網球被擠進球框中。前寬后窄導向槽為寬度方向的導向,四邊形平面框架在四根立柱上形成的前高后低楔形空間為高度方向的導向,兩個方向的導向構形形成一個截面逐漸收縮的四棱柱楔形通道,使該網球回收裝置從網球上方經過時能夠將網球逐個擠壓進入四邊形平面框架上方的球框中。萬向腳輪的主要功能為使網球回收裝置能在場地自由行走。圍欄的主要作用為限制回收的網球不從網球框中滾出,扶手的主要作用為便于推動網球回收裝置行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減輕網球回收過程的勞動量并提高回收效率,能輕松、高效的實現大量網球的回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網球回收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萬向腳輪????2.邊框?????3.金屬棒?????4.立柱?????5.橫桿?????6.扶手?????7.網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網球回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在圖1、2中,本實用新型的網球回收裝置,包括萬向腳輪1、雙導向擠壓結構、圍欄。其連接關系是,所述的雙導向擠壓結構外形為平面四邊形框架,在框架上設置有數條金屬棒3,金屬棒的兩端分別與框架對應兩邊的邊框2固定連接,相鄰兩條金屬棒構成網球導向槽。所述的圍欄包括四根立柱4、數條橫桿5,數條橫桿分別與立柱固定連接。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分別與框架的四個角固定連接,立柱的下端均設置有萬向腳輪1。所述框架前側的邊框2兩個端點與對應的萬向腳輪1間距相同,所述框架后側的邊框兩個端點與對應的萬向腳輪間距相同。所述框架前側的邊框2端點與對應萬向腳輪1的間距大于框架后側的邊框端點與對應萬向腳輪的間距。在圍欄的上端設置有扶手6。
所述四邊形框架的網球導向槽前端寬度大于后端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748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