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71125.3 | 申請日: | 2015-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686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英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英敏 |
| 主分類號: | A61H23/02 | 分類號: | A61H23/02;A61N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400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神經外科 頸椎 脊椎 康復 按摩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需要頸椎或脊椎手術的病人在經過神經外科手術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康復,為了提高康復的速度和質量,往往需要通過對頸椎或脊椎進行按摩的方式來幫助病人恢復,目前市場上尚沒有可以專門幫助病人用來康復頸椎或脊椎的器械,人工進行康復按摩,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現有公開了一些按摩儀器,但這些按摩儀器對人體頸椎或脊椎的按摩效果不是非常明顯,不能有效調節枕面的按摩高度,無法滿足不同患者的睡姿要求,在按摩程度的舒適上大大折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按摩效果好,加快康復速度的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包括頸部按摩板、背部按摩板和底板,所述頸部按摩板上布設有上枕墊,上枕墊與頸部按摩板之間內設有按摩器和內壓膜,按摩器布置在升降機構上,按摩器內設置有微型振動電機,升降機構布置在內壓膜內,所述頸部按摩板下方通過鉸桿鉸接有背部按摩板,所述背部按摩板上表面均勻設置有多個按摩突起,背部按摩板上端內部設置有遠紅外發生裝置,背部按摩板側面上端設置有遠紅外開關,背部按摩板兩側面設置有滑道,滑道兩端設置有圓弧口,滑道內部設置有圓形滑塊,滑塊直徑小于圓弧口直徑,且滑塊直徑大于滑道寬度,滑道外側設置有與滑塊固定連接的手柄,背部按摩板后側滑動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設置有限位固定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由移動架與底架組成,所述按摩器布置在底架上,底架的兩端分別與移動架鉸接,移動架與內壓膜下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內壓膜的外壁上設置有均與內壓膜連通的進氣孔和出氣孔,所述出氣孔為調節式出氣孔。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為可伸縮長度的手柄,手柄側端設置有長度鎖緊栓。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截面呈倒置的“T”型。
進一步的,所述頸部按摩板側面中部設置有與圓形滑塊配合的插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頸椎按摩板時,可以將手柄通過滑道兩端的圓弧口取出,放置于在頸部按摩板兩側面設置的插孔中,調節好手柄的長度,通過鎖緊栓固定好,從而適合不同需求的人使用;向內壓膜內通氣后,內壓膜膨脹帶動按摩器高度升高,即調節按摩枕的高度,適用于不同睡姿的患者進行頸椎按摩,按摩效果好,加快頸椎或脊椎的康復速度,在背部按摩板頂端內部,設置有遠紅外發生裝置,所述的遠紅外發生裝置用來配合按摩使用,從而使按摩效果更顯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地按摩患者背部脊椎或頸部脊椎,加快治療恢復。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神經外科頸椎脊椎康復按摩裝置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頸部按摩板上端按摩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頸部按摩板,2-背部按摩板,3-上枕墊,4-內壓膜,5-按摩器,6-微型振動電機,7-圓弧口,8-底架,9-插孔,10-鉸桿,11-遠紅外發生裝置,12-遠紅外開關,13-滑道,14-滑塊,15-限位固定裝置,16-底板,17-按摩突起,18-進氣孔,19-出氣孔,20-移動架,21-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英敏,未經王英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711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