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車用減震輪轂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65697.0 | 申請日: | 2015-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518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志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安滬佳車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27/00 | 分類號: | B60B2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 地址: | 223005 江蘇省淮安***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車 減震 輪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車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動車用減震輪轂。
背景技術
電動車作為綠色朝陽產業,在中國發展已有十年之久。在電動自行車方面,2010年底,中國電動自行車已經達到1.2億輛,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從能耗角度看,電動自行車只有摩托車的八分之一、小轎車的十二分之一。從占有空間看,一輛電動自行車占有的空間只有一般私家車的二十分之一。從發展趨勢上看,電動自行車行業市場前景依然看好。
電動自行車曾以其價廉、便捷、環保的功能優勢,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階層青睞。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從研制開發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場,至2012年以來的生產和銷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長的勢頭。由于需求旺盛,近幾年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電動車用減震輪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減震的效果,且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車用減震輪轂,包括輪緣、螺孔、槽底、輪輞和輪輻,輪輞與輪輻邊緣相連接并在同一豎直平面上,兩側輪輞之間為輪緣,輪輻下端部邊緣處均勻分布有螺孔,輪輻底部為槽底,輪緣下方設有減震空層,減震空層與輪緣之間均勻分布有減震氣孔。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減震氣孔為圓形孔或橢圓形孔;減震空層的橫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輪緣之下設計了減震空層,并在減震空層與輪緣的隔層上設有均勻分布的減震氣孔,電動車在行駛時,若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狀況,輪胎受到地面的壓力,作用于輪轂,而輪轂內的氣流則不會直接將力作用在車體上,而是通過減震氣孔將氣流分散到減震空層中,從而降低輪轂內氣壓,降低作用力的反應,從而達到減震的目的,本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減震的效果,且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其中,1-輪緣,2-減震氣孔,3-減震空層,4-螺孔,5-槽底,6-輪輞,7-輪輻。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車用減震輪轂,結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輪緣1、螺孔4、槽底5、輪輞6和輪輻7,輪輞6與輪輻7邊緣相連接并在同一豎直平面上,兩側輪輞6之間為輪緣1,輪輻7下端部邊緣處均勻分布有螺孔4,輪輻7底部為槽底5,輪緣1下方設有減震空層3,減震空層3與輪緣1之間均勻分布有減震氣孔2。
前述減震氣孔2為圓形孔;減震空層3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
本實施例在輪緣之下設計了減震空層,并在減震空層與輪緣的隔層上設有均勻分布的減震氣孔,電動車在行駛時,若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狀況,輪胎受到地面的壓力,作用于輪轂,而輪轂內的氣流則不會直接將力作用在車體上,而是通過減震氣孔將氣流分散到減震空層中,從而降低輪轂內氣壓,降低作用力的反應,從而達到減震的目的。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安滬佳車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淮安滬佳車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656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后橋結構
- 下一篇:用于安裝輪胎的組合式輪輞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