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腰椎動態內固定棒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62960.0 | 申請日: | 2015-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183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龔素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腰椎 動態 固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型涉及一種骨科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腰椎動態內固定棒。
背景技術
健康的腰椎主要功能是穩定相鄰的椎體,保護神經,并支承人體的部分重量。但是當腰椎病變是可能會影響這些功能從而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活動。對于某些腰椎疾病,腰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是一項較好的治療手段,并在國內外廣泛應用。腰椎內固定矯形棒就是腰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術中用于連接各個椎弓根釘的連接棒。傳統的腰椎內固定矯形棒采用的是圓柱形金屬棒,在植入人體用于矯形時,由于金屬的剛性與腰椎存在差異,傳統的脊柱內固定矯形棒不能很好貼合腰椎的曲度,雖然治療了病變部位,但是同時也會破壞腰椎負荷的分布,增加病變部位臨近節段的載荷并增大了臨近節段發生退變的風險。使用傳統的腰椎內固定矯形棒一旦融合失敗,不僅無法治療病變部位,同時損壞了臨近節段腰椎,會給病人帶來更多痛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腰椎動態內固定棒,能很好貼合腰椎的曲度,使腰椎保持原有的生物力學曲度,不增加病變部位臨近節段的載荷,降低臨近節段發生退變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腰椎動態內固定棒,其包括鈦棒外套和鈦棒內芯;所述鈦棒外套設有中心通孔,所述鈦棒外套為圓柱形,在圓柱形外圓設有至少一個圓柱凸臺,所述每個圓柱凸臺開有螺旋槽;所述鈦棒內芯的一端設有凸臺,另一端設置成圓柱形棒,所述圓柱形棒套裝在所述鈦棒外套的中心通孔內。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螺旋槽圈數為2~3圈。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螺旋槽槽寬度為0.5mm,螺距為2.5mm。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鈦棒外套和鈦棒內芯的各外表面粗糙度Ra≤0.8μ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由于采用如上設計,腰椎經皮微創動態內固定棒能很好貼合脊柱的曲度,使腰椎保持原有的生物力學曲度,同時鈦棒外套上的螺旋槽可以壓縮和拉伸變形,產生微動,在維持腰椎穩定性同時,可保持固定節段部分活動度,延緩鄰近節段退變,以期達到固定節段再水化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鈦棒外套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鈦棒示意圖。
附圖標記:1、鈦棒外套,2、鈦棒內芯,11、中心通孔,12、圓柱凸臺13、螺旋槽,21、凸臺,22、圓柱形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腰椎內動態固定棒,其包括鈦棒外套1和鈦棒內芯2;所述鈦棒外套1設有中心通孔11,所述鈦棒外套1為圓柱形,在圓柱形外圓設有至少一個圓柱凸臺12,所述每個圓柱凸臺12開有螺旋槽13;所述鈦棒內芯2的一端設有凸臺21,另一端設置成圓柱形棒22,所述圓柱形棒22套裝在所述鈦棒外套1的中心通孔11內。
所述的螺旋槽13圈數為2~3圈。
所述的螺旋槽13槽寬度為0.5mm,螺距為2.5mm。
所述鈦棒外套1和鈦棒內芯2的各外表面粗糙度Ra≤0.8μm。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腰椎經皮微創動態內固定棒植入患者體內后,鈦棒和棒外套通過鈦棒外套上的螺旋槽的壓縮或拉伸變形,使動態內固定棒的曲度貼合腰椎曲度,承受人體重量及肌肉收縮的雙重應力,當動態內固定棒承受應力時,鈦棒外套和鈦棒內芯將承受的應力傳遞到鈦棒外套的螺旋槽上,螺旋槽發生變形吸收部分應力,同時鈦棒外套和鈦棒被壓縮或拉升后發生輕微位移差,吸收其余部分應力,從而實現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減少病變部位臨近節段退變的風險,最大程度還原腰椎原有的生理功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629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