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煙氣回收深度冷凝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48029.7 | 申請日: | 2015-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210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霞;董學農;馬光祖;王亞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核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J15/06 | 分類號: | 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馬英 |
| 地址: | 73006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回收 深度 冷凝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煙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煙氣回收深度冷凝裝置。
背景技術
近十年來,由于能源緊張,隨之各種節能設備及系統相序得到應用。而鍋爐排煙耗能大約在15%,損耗較大,因此產生了各種煙氣余熱回收裝置。煙氣余熱回收裝置主要是通過某種換熱方式將煙氣攜帶的熱量轉換成可以利用的熱量。通常有以下方式:
1.?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氣-水)
熱管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是燃煤、油、氣鍋爐專用設備,安裝在鍋爐煙口,回收煙氣余熱加熱生活用水或鍋爐補水。該種設備下部是煙道,上部為水箱,中間有隔板。頂部有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接口,水箱有進出水和排污口。工作時,煙氣流經熱管余熱回器煙道沖刷熱管下端,熱管吸熱后將熱量導至上端,熱管上端放熱將水加熱。為了防止堵灰和腐蝕,余熱回收器出口煙氣溫度一般控制在露點以上,即燃油、燃煤鍋爐排煙溫度≮130℃,燃氣鍋爐排煙溫度≮100℃,節約燃料4-18%。
2.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氣-氣)
熱管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是燃油、煤、氣鍋爐專用設備,安裝在鍋爐煙口或煙道中,將煙氣余熱回收后加熱空氣,熱風可用作鍋爐助燃和干燥物料。該種設備四周管箱,中間隔板將兩側通道隔開,熱管為全翅片管,單根熱管可更換。工作時,高溫煙氣從左側通道向上流動沖刷熱管,此時熱管吸熱,煙氣放熱溫度下降。熱管將吸收的熱量導致右端,冷空氣從右側通道向下逆向沖刷熱管,此時熱管放熱,空氣吸熱溫度升高。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出口煙氣溫度不低于露點。
以上兩種方式的排煙溫度都在露點以上,煙氣的吸收利用率并不高,且沒有將燃氣鍋爐煙氣中的11%左右的水蒸氣潛熱進行吸收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煙氣回收深度冷凝裝置,將排煙溫度降低到35℃左右,最大限度地回收煙氣中含有的潛熱,并收集隨之而來的大量冷凝水,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
為此,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煙氣回收深度冷凝裝置,包括鍋爐、省煤器及二次管網回水,所述省煤器尾部通過法蘭依次連接一級熱水加熱器、二級空氣加熱器、引風機、三級煙氣冷凝器及煙囪;所述一級熱水加熱器分別接入所述二次管網回水加熱后送回二次網供水,二級空氣加熱器接入室外空氣加熱后送入鍋爐;所述三級冷凝器出口連通閉式冷卻塔,該三級冷凝器入口通過水泵連通閉式冷卻塔;所述燃氣鍋爐、省煤器、一級熱水加熱器、二級空氣加熱器、三級煙氣冷凝器及煙囪均連通冷凝水管,而該冷凝水管連通冷凝水收集水箱,該冷凝水收集水箱連通冷凝水處理水箱,經該冷凝水處理水箱處理后的水加以利用。
所述一級熱水加熱器包括一級冷凝器、二級冷凝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一級熱水加熱器、二級空氣加熱器、三級煙氣冷凝器對煙氣中的余熱深度回收利用,最終達到降低排煙溫度至35℃,并最大限度地回收煙氣中含有的潛熱而收集到隨之而來的大量的冷凝水并加以利用,實現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燃氣,油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效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一種煙氣回收深度冷凝裝置,除鍋爐、省煤器及二次管網回水外,該裝置還包括一級冷凝器、二級冷凝器、空氣加熱器、三級冷凝器、引風機、煙風道、煙囪、閉式冷卻塔、加藥罐、循環泵、冷凝水收集水箱、冷凝水處理水箱及各級水泵、PLC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關系為:所述省煤器尾部通過法蘭依次連接一級熱水加熱器、二級空氣加熱器、引風機、三級煙氣冷凝器及煙風道和煙囪;所述一級熱水加熱器包括一級冷凝器、二級冷凝器,其分別接入所述二次管網回水加熱后送回二次網供水,二級空氣加熱器接入室外空氣加熱后送入鍋爐;所述三級冷凝器出口連通閉式冷卻塔,該三級冷凝器入口通過水泵連通閉式冷卻塔;所述燃氣鍋爐、省煤器、一級熱水加熱器、二級空氣加熱器、三級煙氣冷凝器及煙囪均連通冷凝水管,而該冷凝水管連通冷凝水收集水箱,該冷凝水收集水箱連通冷凝水處理水箱,經該冷凝水處理水箱處理后的水加以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核動力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中核動力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480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