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43629.4 | 申請日: | 2015-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720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軍;姜波;周躍峰;朱勇;林本濤;喻渝;王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張澎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結合部位 防護 危巖落石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
背景技術
在深谷溝壑和崇山峻嶺地區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道路時需要修建眾多的隧道和橋梁,因此隧道和橋梁就成為交通道路中克服深谷溝壑與崇山峻嶺的重要交通建筑結構。當隧道穿越山體時,其洞口往往要設置在山體的坡面上。溝壑地段則通常采用橋梁方式跨越,并與山體坡面的隧道相連。由于受到風化剝蝕等的作用,山體坡面的巖體通常會發生隨機的坍塌或滑落而形成危巖落石。尤其是在穿山隧道洞口處,山體坡面滾落的落石會危及到行進中的車輛和人員安全。為避免坡面危巖落石對隧道洞口運行車輛和人員造成的傷害,通常要采取工程防護措施。常用的防治隧道洞口坡面危巖落石的工程措施有清除坡面危巖體、加固坡面的危巖體、在坡面設置被動防護網或攔截支擋結構,上述措施施做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防護效果的也難以保證。因此,對于鐵路和公路隧道而言,除了在隧道洞口坡面上設置主動防護措施、被動攔截網和擋護結構而外,通常還采用設明洞的方式來防護洞口落石。當隧道洞口設置在深谷溝壑一側高陡的坡面上時,而道路中跨越溝壑的橋梁則采用高聳橋墩的方式加以支撐,并與隧道洞口相互銜接,在隧道洞口就形成橋隧相連結構。當隧道洞口坡面存在有危巖落石時,與隧道連接的橋梁也極易成為坡面落石沖擊破壞的對象。為此在隧道洞口處通常采用接長明洞的方式來防護危巖落石。由于受到隧道洞口地形和地質條件的限制,隧道洞口處往往坡面陡峻,無法接長明洞。如果將明洞設置在橋梁的承臺、梁體或橋墩上時,車輛運行的振動會傳遞到明洞上,致使明洞的受力狀況復雜,其設計、施工以及維修和加固的難度也很大,直接影響到明洞乃至整個橋隧結合部位的安全與耐久性。因此需要尋求一種新型結構來防護隧道洞口處橋隧結合部位的危巖落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防護交通道路中橋梁與隧道結合部位危巖落石沖擊的洞棚結構,該結構具有防護效果好、結構緊湊、便于施工、造型美觀、工程造價相對較低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設置在橋隧結合部位防護隧道洞口處危巖落石,其特征在于,具有延伸至隧道內的襯砌(1)段和設置在隧道外的洞棚(3)段,襯砌(1)段通過防護端墻(2)與洞棚(3)相連;襯砌(1)的一端延伸至隧道內,其另外一端與設置在隧道洞口端面的防護端墻(2)的內側面(201)結合成一體,防護端墻(2)的上頂面置于隧道洞口最高點的上方;防護端墻(2)的外側面(202)設置有洞棚(3),洞棚的兩側置于縱梁(301)上,縱梁(301)的底面支承在立柱(302)上;洞棚(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區域內縱向設置有橋梁(4),橋梁(4)的底面支承在承臺(5)上,承臺(5)的底面由橋墩(6)支承。
所述縱梁和立柱設置在承臺兩側端部的外面,與承臺脫離。所述縱梁和立柱沿隧道中心軸線左右對稱設置。
所述襯砌、端墻、縱梁、立柱、橋梁、承臺、橋墩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制成,所述的洞棚可用鋼筋混凝土澆筑或者用鋼板、合金、玻璃鋼、鋼拱肋與鋼絲網或柔性防護網等材料組合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滿足多種不同地形和地貌條件下,該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可以將支撐洞棚的立柱和支撐橋梁的承臺及其橋墩分開設置,洞棚與橋梁及其承臺和橋墩之間沒有聯系和接觸,因此機動車輛或列車運行時對橋梁引起的振動不會傳遞到洞棚結構上,洞棚和橋隧結合部位的受力狀態簡單明了,其設計與施工的難度小,其在運行期間維護和加固的難度與工作強度也小,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此外,由于洞棚和橋梁及其基礎部位脫開,兩者即可同時施工,也可分開實施,互不影響,因而現場實施和組織比較靈活,進而可簡化施工工藝和加快施工進度,而且還能有效降低施工期間的安全風險和施工作業的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施工便利、結構緊湊、造型美觀和造價相對較低,使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橋隧結合部位防護危巖落石的洞棚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襯砌1、防護端墻2、內側面201、外側面202、洞棚3、縱梁301、立柱302、橋梁4、承臺5、橋墩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4362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以對淺埋隧道地表進行加固的導管柱結構
- 下一篇:清底式滾筒采煤機截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