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吸塵器塵杯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43256.0 | 申請日: | 2015-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205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棚;李丐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L9/16 | 分類號: | A47L9/16 |
| 代理公司: | 蘇州慧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華 |
| 地址: | 20160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塵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器塵杯。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吸塵器是通過吸塵器電機高速旋轉,從吸入口吸入空氣,在吸塵器的前腔產生真空,外界大氣壓高于吸塵器內部,吸入口將地面帶有灰塵的空氣吸入。隨著與電機軸相連的葉輪的回轉,集塵室內的空氣順著機體內的空氣通路向排氣部流動,氣壓增加,吸入的灰塵被過濾器過濾,清潔的空氣被排出并冷卻電機。通常吸塵器包括傳統的塵袋式吸塵器、和無塵袋式吸塵器兩種。
傳統的塵袋式吸塵器,依賴紙袋或布袋本身的過濾作用過濾空氣??諝膺M入塵袋后由紙袋上的微小氣孔排出,灰塵紙屑等則留在塵袋中。長時間使用后,灰塵會附著在塵袋內壁上堵塞氣孔阻礙空氣排出,導致吸塵器的吸力下降。如果吸塵后不及時更換塵袋,灰塵中的細菌,螨蟲等還會在塵袋中大量繁殖,下次使用時細菌螨蟲就會隨著氣流排出到空氣中產生異味,造成二次污染,影響使用者及家人健康。
無塵袋式吸塵器又稱塵杯式吸塵器,利用空氣在塵杯內旋轉形成的高速離心力來分離塵氣,灰塵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塵杯內,減少了堵塞,水平吸力持久強勁,分離的空氣則經由電機保護過濾器及高效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后排出,不含塵螨,杜絕了二次污染,而且不用經常更換塵袋,因此無塵袋式吸塵器逐步取代塵袋式吸塵器,得到了眾多吸塵器用戶的青睞,也促使各大吸塵器廠商對無塵袋式吸塵器進行持續性的研發?,F有無塵袋吸塵器通常采用從前端的主吸口沿著進風通道到達塵杯側面進風口,再引入到一級分離器,通過旋風網罩進行第一次分離,接著經過多個旋風錐進行二次分離,然而該結構進風風道過長,增加模具成本,能效損失大,易堵孔,毛發易纏繞在旋風網罩上,清理時需手動裝取一級分離體。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吸塵器塵杯,以簡化風道結構,降低模具成本,方便旋風網罩的清理。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吸塵器塵杯,其包括:具有內腔的杯體、位于杯體底部且具有進風口的底蓋、位于內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風筒、位于旋風筒外側且與甩灰口相連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風筒內的旋?風網罩、位于旋風網罩下游的若干個旋風錐、以及位于相應旋風錐下方的至少一個集塵室,其中旋風筒的外側壁至少部分由底蓋所組成。
在第一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所述底蓋包括與進風口相連通并構成旋風筒外側壁一部分的下旋風部、位于下旋風部外圍且與甩灰腔相連通的集塵腔、以及位于集塵腔外側且與集塵室對應的密封槽。
所述底蓋包括位于下旋風部內且與旋風網罩相對設置的凸柱、以及圍繞著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葉片,其中內腔設置有引導部,而集塵室的個數為單個,集塵室底部與引導部之間存在高度差。優選地,引導部為弧形或螺旋形,且集塵室位于引導部首尾兩端之間,集塵室底部與引導部存在高度差。
所述旋風筒包括旋風腔、圍繞在旋風腔外側且與下旋風部共同構成旋風筒外側壁的上旋風部、設置在上旋風部上的甩灰口、位于上旋風部上方且徑向向外延伸的外緣、設置在外緣上且允許旋風錐底部穿過的至少一個通孔、以及位于外緣周圍且將內腔在垂直方向上進行密封隔離的包膠,所述內腔還設置有引導灰塵由通孔向對應集塵室的引導部,其中引導部在向下和徑向向外兩個方向延伸。
所述集塵室的個數為多個且相互獨立,并間隔設置在甩灰腔的外圍,內腔的截面積等于集塵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積之和,優選地,所述旋風網罩和旋風錐一體成型。
其進一步包括設置在密封槽內的二級密封圈、以及設置在上旋風部和下旋風部之間的旋風密封圈,其中二級密封圈一體形成有徑向向內的凸部,而旋風密封圈則一體形成有位于底部的倒扣,所述內腔還設置有引導灰塵由相應通孔向對應集塵室的至少一個引導部,其中每個引導部在向下和徑向向外兩個方向延伸,優選地,引導部與集塵室的底部存在高度差。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吸塵器塵杯,其包括:具有內腔的杯體、位于杯體底部且具有進風口的底蓋、位于內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風筒、位于旋風筒外側且與甩灰口相連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風筒內的旋風網罩、位于旋風網罩下游的若干個旋風錐、以及位于相應旋風錐下方的至少一個集塵室,其中旋風筒為一體式零件并包括旋風腔、圍繞在旋風腔外側的旋風部、設置在旋風部上的甩灰口、位于旋風部上方且徑向向外延伸的外緣、以及設置在外緣上且允許旋風錐底部穿過的至少一個通孔,所述外緣將內腔在垂直方向上進行密封隔離。
在第二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432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