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播行位置調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31478.0 | 申請日: | 2015-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183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金誠謙;袁文勝;吳崇友;張文毅;唐宗義;金梅;孫勇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C7/00 | 分類號: | A01C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100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田間 育秧 播種機 位置 調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播行位置調整裝置,屬于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稻移栽機械化離不開規格化的秧苗,目前這種規格化秧苗的培育過程中的播種方式主要包括育秧播種流水線和田間育秧播種。前者在育秧播種流水線設備上一次性完成鋪底土、播種、覆表土等作業后,人工將播種好的育秧盤擺在田間或育秧工廠內進行育秧,后者是將育秧盤空盤擺在田間,然后進行鋪底土、播種、覆表土。其中田間育秧播種方式減少了播種后秧盤轉移環節,減輕了勞動量,在我國南方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現有田間育秧播種裝備都是半機械化的,由人工推動播種機完成播種作業。其中,播種機必須在兩根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才能保證播種位置的準確性。例如專利號為ZL200920053022.9和ZL200520068774.4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完成一個幅面的作業后,需要人工將軌道和播種機一起準確地移到下一幅面,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勞動強度也比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田間育秧播種裝備都是半自動化的,需要由人工推動播種機完成播種作業,完成一個幅面的作業后,需要人工將軌道和播種機一起準確地移到下一幅面,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勞動強度也比較大。
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播行位置調整裝置,播種機播種幅寬大于所鋪秧盤的總寬度,播行位置調整裝置4懸吊固定在機架2的兩側縱梁401上,通過一對限位板與兩側縱梁401鉸鏈連接,左限位板406與右限位板408之間采用限位桿407連接,播行位置調整裝置4沿所述鉸鏈轉動方向能夠左右自由擺動,限位桿407端部與限位板之間設有彈簧405,將限位板向中部壓緊,確保左右限位板的間距M等于限位桿凸起中部的長度L,所述M等于或略大于育秧盤的寬度;限位板408的下邊緣與育秧盤貼近或接觸,限位板408前端具有一端向外彎曲的折彎導向部位,左限位板406或右限位板408折彎部分先接觸到秧盤的部分受到秧盤的作用力會沿鉸鏈402擺動,逐漸使秧盤進入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之間,折彎導向部位起導向作用;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偏離中心位置時,其中一側的彈簧會受壓縮產生回復力。
進一步的,所述左、右限位板406,408具有的向外彎曲的折彎導向部位的折彎形狀呈四分之一橢圓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左、右限位板406、408上設有腰型孔,腰形孔的寬度為S,限位桿407為中間粗兩端細的軸,中間較粗段直徑為D,長度為L,限位桿407兩端較細的部分直徑為d,其上分開開有一排圓孔,并且大小關系為:d<S<D;將限位桿407兩端較細的部分分別穿進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上腰形孔中,將兩個彈簧405套在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外側的限位桿407端,彈簧一端緊貼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外側,另一端通過擋圈403壓緊,然后將開口銷404穿進限位桿407兩端的圓孔中固定,更換小孔位置能夠改變彈簧壓緊力。
進一步的,所述左、右限位板406、408上部形成“倒八”形狀,將播種向內側導向。
進一步的,所述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與插秧機底盤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自動化強度高,田間育秧時無需人工鋪設軌道,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2)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操作人員由三人改為一人即可操作。
3)將田間育秧播種的功能附加在插秧機上,利用插秧機的液壓輸出萬向軸可以對本田間育秧播種機進行驅動,提升了插秧機的附加價值。
4)播種機上直接加上鋪底土裝置,一次完成鋪底土、播種作業,降低了勞動工作量。
5)排種幅寬大于秧盤寬度M部分的種子在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的引導下都會進入秧盤,從而確保種子不會播在秧盤外。
6)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偏離如圖3所示的豎直位置時,其中一側的彈簧會受壓縮產生回復力,播種完成后,兩限位板與秧盤分離,回復力使左限位板406和右限位板408回到圖5所示的位置,確保下一次播種時正常工作。
7)播種行位置可自由調節,解決了機具行進過程中直線性不好的問題,從而克服了最大的技術困難,從而使這種掛接式播種機能替代固定軌道式播種機。
附圖說明
圖1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播行位置調整裝置的懸掛式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側視圖。
圖2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播行位置調整裝置的懸掛式水稻田間育秧播種機前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未經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314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走式玉米電動播種機
- 下一篇:一種四螺旋雙溝山藥開溝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