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臨時型鋼格構柱灌芯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026672.X | 申請日: | 2015-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181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熊竺;陳雨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2 | 分類號: | E02D17/02;E01D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時 型鋼 格構柱灌芯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指提供一種臨時型鋼格構柱灌芯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許多民建及地鐵車站的異形深基坑,由于錨索的使用受到限制,基坑采用了混凝土內支撐,混凝土支撐與格構柱連接,形成混凝土支撐的節(jié)點。為了方便基坑的開挖以及地下結構的回筑,支撐體系中設置棧橋,支撐棧橋的格構柱承受了較大的荷載,如豎向荷載、彎矩、剪力及扭矩等。深基坑中的臨時格構柱采用型鋼組合焊接拼接而成,為空心結構。當臨時格構柱承受的荷載較大需要進行加強處理時,常規(guī)做法是增加格構柱的斷面來實現,即加大組合型鋼構件自身的尺寸或者拉大組合型鋼之間的距離。這種做法要求格構柱基礎樁的樁徑隨之擴大,使得格構柱能夠順利插入基礎樁中,同時構件尺寸加大,格構柱的用鋼量(角鋼及綴板)增加。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臨時型鋼格構柱灌芯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應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臨時型鋼格構柱灌芯裝置,包括角鋼件、圓鋼件、錨筋件以及鋼板件,其中:等長的4角鋼件藉由等長的4圓鋼件垂直焊接成截面正方形;相同的4錨筋件均包括主體部及其主體部兩端設有的連接部,兩端連接部垂直于主體部并朝同一方向延伸出端部,端部以主體部與圓鋼件處于平行且與角鋼件外側面處于垂直的形式焊接于外側面;鋼板件以包裹主體部外圍形式焊接在主體部上并包括斗口部,斗口部的上方與鋼板件焊接,其相對的下方以收縮形式焊接于外側面或圓鋼件。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角鋼件大于圓鋼件的長度。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外側面包括前、后、左、右外側面,藉此形成外側面外圍;所述的4圓鋼件分別橫向焊接于前、后、左、右外側面,藉此形成圓鋼件外圍;所述的4錨筋件通過各自連接部焊接于前、后、左、右外側面,使之各主體部形成凸出外圍。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凸出外圍大于外側面外圍,也大于圓鋼件外圍。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角鋼件、圓鋼件及錨筋件分別各為相同的4件構成一組,其中:角鋼件組以其長度至少劃分一個段距;第一段距至少設二個圓鋼件組,隨之每遞增一段距至少增設一圓鋼件組。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段距至少設一個錨筋件組,隨之每遞增一段距至少增設一圓鋼件組。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圓鋼件采用規(guī)格為所述的段距為800mm。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連接部采用規(guī)格為鋼筋,其與主體部之間為穿孔塞焊。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的鋼板件為采用5mm厚的鋼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的效果:
一是構件加工操作簡單,用短鋼筋條代替?zhèn)鹘y(tǒng)型鋼格構柱綴板,不但節(jié)省了綴板的使用量,且不影響型鋼格構柱的吊裝;
二是利用錨筋件(MJ1)架空后形成格構柱灌芯區(qū)域,并利用格構柱周邊包裹5mm厚鋼板形成封閉。在不改變格構柱樁基礎的情形下,外包鋼板在底部做收口,使之方便使用且易于插入樁基礎并與之結合;
三是灌芯后的格構柱與混凝土支撐連接后進行整體澆筑,形成堅實可靠的節(jié)點,剛度增加,能夠承受更大的彎矩、扭矩和剪力,增強基坑支護體系的整體性,不但確保基坑安全,而且灌芯格構柱后期割除再鑿除混凝土后實現回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之格構柱灌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呈現圖1之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應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內”、“外”、“縱向”、“橫向”、“上”、“下”、“頂”、“底”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實用新型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應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266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