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滾筒烘干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22672.2 | 申請日: | 2015-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305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留紀;羅剛銀;周曉磊;孟金福;鄭向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鼎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11/04 | 分類號: | F26B11/04;F26B25/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滾筒 烘干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烘干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滾筒烘干機。
背景技術
滾筒烘干機(又稱轉鼓干燥器、回轉干燥機等)是一種接觸式內加熱傳導型的干燥機械。滾筒烘干機的轉筒是略帶傾斜并能回轉的圓筒體,濕物料從一端上部進入,干物料從另一端下部收集。熱風從進料端或出料端進入,從另一端上部排出。筒內設置有襯磚,襯磚用來保障熱風的熱量充分用于干燥物料,并避免熱量的散失。干燥物料熱源一般為熱空氣、高溫煙道氣、水蒸氣等。
但現有滾筒烘干機內設置的襯磚結構,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襯磚結構與待烘干物料的接觸面積小,使得烘干筒內的熱量利用率低,能量消耗大,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滾筒烘干機,能夠增大待烘干物料與襯磚的接觸面積,熱量利用率高,能量消耗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滾筒烘干機,包括滾筒外殼,配合外殼設置在滾筒內的襯磚;所述襯磚環繞滾筒的內壁設置,襯磚朝向滾筒軸線方向的表面設置凹槽。
所述凹槽均勻間隔設置在襯磚的表面。
所述襯磚包括一面帶有凸起的單體磚,所述單體磚匹配設置在滾筒內;所述單體磚的凸起朝向滾筒軸線的方向。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襯磚以及單體磚,從而在襯磚朝向滾筒軸線的方向上的表面形成凹槽,增大了待烘干物料與襯磚的接觸面積,減少了能量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熱量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單體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所示,一種滾筒烘干機,包括滾筒外殼1,配合外殼設置在滾筒5內的襯磚2;所述襯磚2環繞滾筒5的內壁設置,襯磚2朝向滾筒5軸線方向的表面設置凹槽3,所述凹槽3均勻間隔設置在襯磚2的表面。所述襯磚2包括一面帶有凸起的單體磚4,所述單體磚4匹配設置在滾筒5內;所述單體磚4的凸起朝向滾筒5軸線的方向。
滾筒烘干機的滾筒外殼1是金屬結構的不銹鋼外殼,襯磚2通過現有技術配合設置在滾筒外殼1的內壁上,并將帶有凸起的單體磚4設置在襯磚2的最靠近滾筒5軸線的內表面,單體磚4均勻間隔布設,使得相鄰的單體磚4之間在襯磚2表面形成均勻間隔的凹槽3。
當待烘干物料進入到滾筒內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斷運動,由于襯磚表面帶有凹槽,使得待烘干物料能夠進入到凹槽內,增大了待烘干物料與熱源的接觸面積,使得待烘干物料能夠與熱源充分接觸,增加了熱量利用率,減少了能量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鼎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鄭州鼎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226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家用空氣能烘干機
- 下一篇:一種鋼水取樣器的烘烤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