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21752.6 | 申請日: | 2015-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681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從奎;張超;葉飛;鄭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7/06 | 分類號: | B60T17/06;B60T1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護罩 塑料 真空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動系統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用于真空助力器的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
背景技術
在液壓制動系統中,為制動踏板提供助力的是真空助力器,而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的是真空泵,但往往車輛在連續多次制動時,真空泵提供真空的速度會趕不上消耗速度,導致車輛真空助力不足,制動踏板變硬,影響行車安全。為此現采用真空筒來儲存真空,以實現車輛連續多次制動時可以提供足夠的真空助力。
真空筒作為存儲真空的容器,基本上是以圓筒型或其他簡單形狀結構布置于發動機艙內,根據材料不同,可分為金屬真空筒和塑料真空筒。
如圖1所示,現有塑料真空筒,包括筒體1、安裝支架2、真空管接頭6及報警器接頭5組成,其中安裝支架2焊接在筒體1上,每個安裝支架2上有一腰型安裝孔4,通過安裝螺釘3固定在車身上。
現有塑料真空筒結構的主要缺點是:塑料真空筒在整車中的位置是位于右前輪胎前上方,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輪胎易將路面上的砂石激起,打到真空筒上,由于真空筒的材料為塑料,遭受砂石的擊打后,易遭到破壞,進而失去儲存真空的能力,這一現象在實際的使用中經常出現。制動時需要真空筒的真空提供助力,真空筒損壞后失去真空導致制動踏板過硬,制動力不足,進而造成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對現有的真空筒提出改進技術方案,通過本技術方案,在不改變車身現形狀的情況下,提高塑料真空筒的抗損壞能力。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包括有筒體、與所述筒體固定連接的安裝支架及護罩;
所述安裝支架至少為三個,分別為第一安裝支架、第二安裝支架及第三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及所述第三安裝支架上均設置有安裝孔;
所述護罩包裹設置于所述筒體靠近輪胎的表面及所述筒體的下表面;所述護罩與所述筒體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護罩與所述筒體通過焊接連接。
所述護罩與所述筒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3-10mm。
所述護罩與所述筒體連接處形成連接線,所述連接線通過所述安裝支架與所述筒體連接處。
所述護罩與所述筒體靠近輪胎的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筒體上設置有報警器接頭和真空管接頭;所述報警器接頭和所述真空管接頭設置于所述筒體與所述護罩相對的表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真空筒的筒體上設置護罩,使護罩以包裹的方式設置于筒體的下表面,并且使得筒體與護罩之間形成有間隙,這樣確保了真空筒不被輪胎激起的砂石擊破,有效的提供了其可靠性,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同時此種結構布置簡單,工藝簡單,容易實現。
附圖說明
圖1為現塑料真空筒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外側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內側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筒體,2安裝支架,3安裝螺釘,4腰型安裝孔,5報警器接頭,6真空管接頭,101筒體,102護罩,103第一安裝支架,104第二安裝支架,105真空管接頭,106安裝孔,107第三安裝支架,108報警器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在本申請中,外側是指車輛的輪胎一側,而內側是指面向車輛的縱向中線方向的一側。上表面和下表面為相對的位置,在本申請中,下表面是指接近地面的表面。
如圖2和圖3所示,本申請中所使用的筒體101為現有技術,筒體101的形狀也是現使用的確定形狀,在本申請的各實施例中,對筒體101的形狀、結構及制造材質均沒有變化或改進;本申請的筒體為塑料筒體,因此,本申請的真空筒也為塑料真空筒。若是在車輛上使用金屬制真空筒,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本申請的結構,當然,若是選用本申請的真空筒結構也沒有影響,僅可能是增加成本及增加車輛的自重,而不利于節能。
一種帶護罩的塑料真空筒總成,包括有筒體101、與所述筒體101固定連接的安裝支架及護罩102;在本申請中,護罩102的材質為塑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217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登山游覽觀光椅
- 下一篇:一種汽車及其制動管安裝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