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20890.2 | 申請日: | 2015-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996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謝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金龍 |
| 主分類號: | A43B5/14 | 分類號: | A43B5/14;A43C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諸蘭芬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鞋面 纏繞 束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新型屬于制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
背景技術
鞋子可以保護腳部,為了能夠好穿或容易穿脫,一般都不會設計制作出完全密合腳部的鞋子,且就算是能夠設計制作出可密合腳部的鞋子,其因為能夠合腳的人就相當有限,購買意愿必然大幅下降而失其市場。所以就市售的鞋子在購買使用時,鞋子必然與腳部沒有辦法密合,因此,在施力踩踏自行車之踏板時,腳部必須先克服空隙才能傳力經鞋子到達自行車踏板,其間已有空耗的狀況,此種情形相當不利于自行車競賽之分秒必爭的狀態。
為此,一些自行車競賽的選手,其在鞋子的外周以橡皮筋束緊鞋子與腳部,此種方法或可束緊減少空耗,但是橡皮筋的彈性并沒有辦法調整,太緊或太松則會有不舒服或仍然有空耗的問題發生的問題,再者是否隨身帶有橡皮筋供使用,橡皮筋也易彈性疲乏或斷裂,種種問題造成其使用不便等困擾。
因此,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的創新結構,不但是消費者的殷切企盼,亦為相關技術人員須努力研發突破的目標及方向。
因此,新型人本根據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制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額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后,得到實用性較高的本實用新型。
新型內容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其中束緊結構得?以束緊鞋面、腳部與鞋底,可使施力完全傳達鞋面表面或鞋底底面,而不會有空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包含有:鞋體,所述鞋體由鞋面與鞋底組成,鞋體用于人體腳部穿著,鞋體接近中央的位置一側固定一帶體的固定端,帶體表面與內面分別設有黏扣帶公扣與母扣,帶體纏繞經鞋面、再經鞋底又繞經鞋面后,拉緊帶體可束緊鞋體與腳部,帶體自由端的黏扣帶母扣扣接至帶體表面的公扣固定,因此,當人體腳部施力下壓或上提時,其施力可以完全傳達到鞋面表面或鞋底底面,實現減小出力損耗而可較為節省力氣的目的。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通過在帶體表面與內面分別設有黏扣帶公扣與母扣,帶體纏繞經鞋面、再經鞋底又繞經鞋面后,拉緊帶體可束緊鞋體與腳部,帶體自由端的黏扣帶母扣扣接至帶體表面的公扣固定,因此當人體腳部施力下壓或上提時,其施力可以完全傳達到鞋面表面或鞋底底面,實現減小出力損耗而可較為節省力氣的目的。
2、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和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新型實施例1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實施例1的帶體束緊前狀態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實施例1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實施例2的底視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實施例3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實施例4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10、鞋體;11、鞋面;12、鞋底;13、鞋尖;14、鞋跟;15、一側;20、帶體;21、固定端;22、自由端;30、暫時固定結構;31、黏扣帶母扣;32、黏扣帶公扣;33、束帶;34、束件;40、前帶體;41、長帶體;411、一端;412、黏扣帶公扣;413、黏扣帶母扣;42、短帶體;43、第一鐵圈;44、定位扣;45、第二鐵圈。?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新型所采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現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相信本新型上述的目的、構造及特征,可以因此進行深入而具體的了解。
實施例1:
參考圖1-圖6,本新型提供一種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包括:
鞋體10,所述鞋體10由一鞋面11與一鞋底12組成,鞋體10用于人體腳部穿著,
所述鞋體10的鞋尖13與鞋跟14間位置的一側15固定有帶體20的固定端21,帶體20纏繞經鞋面11、再經鞋底12又繞經鞋面11后,拉緊帶體20可束緊鞋體10與腳部,帶體20上設有一暫時固定結構30或帶體20及鞋面11上設有一暫時固定結構30活動固定帶體20的自由端22。
所述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暫時固定結構30得為帶體20內面設有的黏扣帶母扣31及帶體30表面設有的黏扣帶公扣32。
所述的鞋面與底纏繞束緊結構,其中暫時固定結構30為帶體20的自由端22連接的束帶33,鞋面11上設有束件34,所述束件34活動固定前述束帶3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金龍,未經謝金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208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