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室外便攜式環境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1028999.1 | 申請日: | 2015-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64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蘋;陳衍玲;陳雋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博泰美聯化工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室外 便攜式 環境監測 裝置 監測 方法 | ||
1.一種室外便攜式環境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桿,穩定桿,數據處理裝 置,底座,移動車和8個監測傳感器S1-S8;其特征在于:
支桿包括具有第一長度L1的第一短支桿和第二短支桿,以及具有第二長度L2的 第一長支桿和第二長支桿,其中L1和L2滿足,L1=0.37L2;穩定桿具有4個支桿固定 點M1,M2,M3,M4,其中固定點M1,M2,M3,M4分別位于距離穩定桿的頂端4cm,17cm,28cm, 33cm處,穩定桿的底端連接一底座,其中底座用于將穩定桿穩定在與一平面垂直的方 向上;
移動車包括車體、車輪以及拉桿,底座上設置有通孔,固定件穿過通孔將底座固 定在車體上;
第一長支桿和第二長支桿,第一短支桿和第二短支桿被設置為:第一短支桿的中 點可拆卸的連接于M1處,第二短支桿的中點可拆卸的連接于M2處,第一長支桿的中 點可拆卸的連接于M3處,第二長支桿的中點可拆卸的連接于M4處,并且穩定桿和所 有支桿垂直;
其中監測傳感器S1-S8分別位于第一短支桿的第一端點和第二端點出,第二短支 桿的第一端點和第二端點處,第一長支桿的第一端點和第二端點處,第二長支桿的第 一端點和第二端點處,監測傳感器S1-S8用于測量環境參數D1-D8,并且將環境參數 D1-D8發送至數據處理裝置。
數據處理裝置固定于穩定桿的下部,包括微處理器,以及與微處理器連接的通訊 裝置和顯示裝置,數據處理裝置通過通訊裝置接收來自監測傳感器S1-S8發送的測量 環境參數D1-D8并傳輸至微處理器,其中所述微處理器對測量環境參數D1-D8進行處 理具體方式為:
D11=(D1+D2)/2;D22=(D3+D4)/2;
D33=(D5+D6)/2;D44=(D7+D8)/2
D13=P·D11+(1-P)·D33;
D24=P·D22+(1-P)·D44;
D=P·D13+(1-P)·D24;
微處理器對測量環境參數D1-D8進行處理后的結果D發送至顯示裝置進行顯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支桿在中點位置能夠折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L2長度為43cm,L1為20.64c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濕度 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或PM2.5傳感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傳感器為一氧化氮傳感器、 二氧化氮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硫化氫傳感器、甲烷傳感器、氮氣傳感器、氨氣 傳感器或二氧化硫傳感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短支桿和第二短支桿,以及第一 長支桿和第二長支桿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使得四個支桿的第一端點位于同一側,第二 端點為于另外一側。
7.一種利用如上述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室外環境監測裝置的環境監測方法, 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1)將底座固定在移動車上,拉動拉桿帶動車輪滾動使得車體移動至目標位置, 調整具有第一長度L1的第一短支桿和第二短支桿,以及具有第二長度L2的第一長支 桿和第二長支桿,使得L1和L2滿足,L1=0.37L2,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將各個支桿安 裝在穩定桿上的支桿固定點上;
(2)對監測傳感器S1進行測試:在同一位置,利用一標準監測傳感器獲取一個 標準測量環境參數,并且每隔1分鐘通過監測傳感器S1獲取一個測試測量環境參數, 共獲得4個測試測量環境參數,分別計算測試測量環境參數相對于標準測量環境參數 的相對誤差值N,若N<0.3%,則測試成功,進入步驟(3),否則進行重新校準,重復 步驟(1)-(2);
(3)分別對監測傳感器S2-S8進行和步驟(2)一樣的測試步驟,如所有監測傳 感器S1-S8都測試成功,則進入步驟(4),否則重復步驟(1)-(3);
(4)利用監測傳感器S1-S8,在同一位置同時測量第一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 并且以有線和/或無線的方式,將第一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發送至數據處理裝置,數 據處理裝置通過通訊裝置接收第一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并傳輸至微處理器,微處理 器對第一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進行如下處理后得到第一組的處理后的結果D:
D11=(D1+D2)/2;D22=(D3+D4)/2;
D33=(D5+D6)/2;D44=(D7+D8)/2
D13=P·D11+(1-P)·D33;
D24=P·D22+(1-P)·D44;
D=P·D13+(1-P)·D24;
(5)再次利用監測傳感器S1-S8,在同一位置同時測量第二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 并且以有線和/或無線的方式,將第二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發送至數據處理裝置,數 據處理裝置通過通訊裝置接收第二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并傳輸至微處理器,微處理 器對第二組測量環境參數D1-D8進行如下處理后得到第二組的處理后的結果D:
D11=(D1+D2)/2;D22=(D3+D4)/2;
D33=(D5+D6)/2;D44=(D7+D8)/2;
D13=P·D11+(1-P)·D33;
D24=P·D22+(1-P)·D44;
D=P·D13+(1-P)·D24;
(6)將第一組的處理后的結果D和第二組的處理后的結果D進行平均計算,得到 兩組的處理后的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后的監測結果,微處理器將最后的監測結果發送 至顯示裝置進行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博泰美聯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博泰美聯化工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102899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