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1019114.1 | 申請日: | 2015-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60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何;黃丹;楊超;王湖鑫;曹輝;解聯庫;董凱程;崔松;萬串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 |
| 代理公司: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專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傾斜 礦體 采礦 方法 | ||
1.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采用機械化條帶式推進式采礦, 切頂協同充填與誘導爆破控頂處理空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以留出的 護頂礦層、礦柱及液壓支柱支護保障回采進路穩定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采用全斷 面控制爆破落礦,無軌機械化設備鑿巖、爆破、出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在條帶式 采場回采結束后,部分充填采空區,然后切頂充填采空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每間隔2~3 個條帶式礦房采場,誘導爆破控頂,實現應力釋放,使礦體上覆巖層均勻沉降并使臨近采場 位于應力集降低區;對礦巖頂底板進行地壓監測,確保安全回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中:
(1)礦塊內礦體采用條帶式開采,采后即處理采空區;條帶從礦塊一側向另一側連續推 進;
(2)部分充填、切頂充填,條帶式礦房采場回采結束后,采空區部分充填至空頂高度 1.0m~1.5m。爆破切頂高度2.5m~4.0m,同時崩落處理礦柱。按礦巖碎脹系數1.25~1.40,可 充滿全部采空區;
3)誘導爆破控頂是每間隔2~3個條帶式礦房采場,誘導爆破控頂,控頂高度15m~20m。 可使鄰近的2~3個條帶式礦房采場處于應力降低區。
4)控制鋁土礦層上覆15m~20m范圍內的圍巖在的小規模均勻沉降,保護15m~20m范 圍以外的上覆煤層不受開采的影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礦的塊布 置及結構參數為:將礦體劃分為礦塊,礦塊回采時礦塊內劃為條帶,礦塊內進行連續條帶式 回采,遵循先近后遠,逐步向礦塊邊界擴展的前進式開采;垂直礦體走向布置回采礦塊,沿 走向長50~70m,垂直走向長40~50m;礦塊間留7.0m~8.0m間柱,沿走向壁柱寬2.0m~2.5m; 一個礦塊內劃分6~8個條帶,條帶寬6.0m~8.0m;點柱尺寸:2m×2m~3m×3m,點柱間距 6.0m~8.0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礦的礦房 單元回采是全斷面機械化條帶式采礦,機械化鑿巖,精細化控制爆破落礦;鑿巖與出礦平行 作業;炮孔有效進尺2.7m,一天2個作業循環;采用光面爆破、不耦合裝藥的控制爆破技術 保證護頂層及礦柱。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礦是鏟運 機出礦、礦用卡車運礦。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礦的采場 頂板控制:采場頂板留0.3~0.5m厚度護頂礦層,2m×2m~3m×3m礦柱及液壓支柱支護保障 采場頂板的穩定性。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礦過程礦的采空 區處理與地壓控制是在條帶式礦房采場回采結束后,采用廢石、尾砂或其它固體材料部分充 填采空區,充填至空頂高度1.0m~1.5m;然后爆破崩落上覆圍巖,切頂充填采空區,切頂高 度2.0m~2.5m;每間隔1~2個條帶式礦房采場,誘導爆破控頂,控頂高度15m~20m;通過控 制覆巖切頂、爆破控頂的高度、范圍,使礦體上覆巖層均勻沉降,并使臨近采場位于應力降 低區;對支護設備和礦巖頂底板進行應力、位移等監測,確保安全回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未經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10191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葡聚糖的制備
- 下一篇:貼劑及貼劑的評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