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構架的設備安全巡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939136.3 | 申請日: | 2015-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749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波;王俊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1/20 | 分類號: | G07C1/20;G06K17/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尹麗云 |
| 地址: | 400039 重慶市九龍坡區***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構架 設備 安全 巡查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構架的設備安全巡查系統。
背景技術
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統計,截止2014年,全國特種設備數量超過960萬臺,特種設備 使用數量多,危險性強,但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卻明顯不足。目前特種設備監察存在的 主要問題:一是數據和情況難掌握,特別是變化的動態數據。上下檔案不健全、數據及資料 不一致。二是企業內部管理難規范,無人員、無制度、無投入、無預案等現象突出。三是政 府部門難監管,目前監管人員少(實行人管)、變化快、監管手段差(靠跑現場、憑經驗、 看時間等)。四是隱患事故難控制(無監控手段、應急指揮平臺等),五是安全協管員專業技 術能力較差,無信息化輔助手段,不能有效的支撐現場人員的有效工作。所以市場急需一套 符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特點的巡檢系統,有效的輔助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實現特種設備按照 規定的技術規范科學管理,從根本上杜絕巡檢人員不到位,記錄不真實、任意修改等行為, 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效率。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構架的設備安全 巡查系統,用于解決現有巡查過程人員不到位、記錄不真實以及任意修改等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物聯網構架的設備安全巡查系統,包括至少由感知層、傳輸層及應用層構成的 物聯網構架,其中,所述感知層包括安裝有SIM卡的智能移動終端,至少包括NFC識別模塊 和GPS模塊,由所述NFC識別模塊讀取預先寫入在IC卡內的設備注冊號,所述IC卡安裝在 所述設備上且所述IC卡的卡號與所述設備注冊號相關聯,由所述GPS模塊獲取所述智能移動 終端的位置信息,并由所述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網絡將所述智能移動設備上的SIM卡的卡號、 位置信息及設備注冊號發送至應用層,以及通過網絡接收應用層的巡查任務信息;所述傳輸 層包括無線通信網絡和因特網,所述應用層連接在因特網上,所述智能移動終端通過所述無 線通信網絡接入因特網,所述無線通信網絡為3G或/和4G無線網絡;所述應用層至少包括數 據采集服務器系統和WEB管理服務器系統,所述數據采集服務器系統通過網絡接收包括所述 智能移動設備上的SIM卡的卡號、位置信息及設備注冊號的底層數據并予以儲存,所述WEB 管理服務器系統適于對所述底層數據進行分析并對分析結果進行顯示和監控,以及還適于通 過網絡向智能移動終端發送巡查任務信息。
優選地,所述智能移動終端包括智能手機。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智能手機普及率較高,設備成本較低,現場數據采集系統采用智能手機+APP軟件結 合,減少硬件投入,同時手機兼具通訊功能,有效的避免重復投資;
2、APP軟件與上位機軟件之間互動性更強,系統功能升級時,用戶只需點擊APP自動進 行系統升級,避免因系統升級更換采集設備產生的費用和工作量。
3、采用該系統可以對“人、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察管理”四個環節進行全面的管控, 有完善各個環節安全監察的長效機制,效的防止和減少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4、通過SIM卡號與安全監管人員綁定在一起,利用SIM卡號唯一性對人員識別;同時通 過智能手機獲取安全協管人員地理信息,有效的降低特種設備監察人員缺失的問題。
5、通過智能手機NFC功能掃描IC卡,可以快速完成現場檢查任務并提交檢查記錄,減 少現場填寫記錄表格和后期人工錄入工作量,提高現場監察效率。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一種基于物聯網構架的設備安全巡查系統的原理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感知層
20傳輸層
30應用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 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 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 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9391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