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硬碳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926187.2 | 申請日: | 2015-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94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石磊;皮濤;蔣文昶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顏勇 |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長沙市***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鋰離子電池負極 硬碳材料 煤焦油 硬碳負極材料 揮發(fā)性 多羥基醇 環(huán)境友好 可逆容量 首次效率 有機溶劑 強酸堿 重金屬 溶劑 分級 改性 糊化 混捏 壓實 硬碳 固化 破碎 | ||
本發(fā)明提供了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硬碳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多羥基醇為硬碳碳源,經(jīng)糊化、固化、破碎、分級、煤焦油混捏改性制得。本發(fā)明方法制備的硬碳負極材料的壓實密度高達1.5g/cc,可逆容量高于600mAh/g,首次效率約90%。本發(fā)明涉及工藝不采用任何揮發(fā)性的有機溶劑、任何重金屬及其化合物以及任何含有強酸堿溶劑,加工工藝環(huán)境友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用的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的硬碳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動力鋰離子電池上采用石墨類負極材料,由于電池的倍率性能、循環(huán)性能不佳,因此軟、硬碳材料就成為研究重點之一。截至目前,軟碳材料已有多家企業(yè)開發(fā)成功,然而,從軟碳負極的電化學性能可以看出,該材料存在容量低、壓實低的問題,只能用于中低端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為了開發(fā)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變成了開發(fā)首選材料。
硬碳負極目前僅日本一家企業(yè)開發(fā)成功并實現(xiàn)小規(guī)模產(chǎn)業(yè)化,國內(nèi)也有多家研究機構進行了硬碳負極材料的研究,并形成多篇專利。專利201010246305.2報道了先制備生物質硬碳基體,而后混合高分子化合物進行硬碳包覆,所得材料容量達到450mAh/g,首效高于81%;專利201210362898.8報道了以高分子制成碳源,而后混合其他高分子改性劑進行包覆,所得材料比容量超過900mAh/g,充放電效率達到70%以上;專利201210060117.X提出了首先將瀝青交聯(lián)反應生成前驅體,而后對表面進行包覆、碳化處理,最后再經(jīng)破碎分級制得產(chǎn)品,該專利所用方法比前兩種專利更加簡化,但涉及材料的容量均低于300mAh/g,首效均低于85%。
上述這些專利只是重視了材料的克容量、首次效率,或者加工工藝簡化,但硬碳材料的壓實密度仍沒有提高,將限制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應用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鋰離子電不負極用硬碳材料的制備方法,以有效提高硬碳材料的壓實密度。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方案實現(xiàn):
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硬碳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Ⅰ)將包含多羥基醇有機物的原料加入至混捏設備中,于70~150℃恒溫1~3h,得到糊狀物質,再于200~300℃恒溫0.5~2h,冷卻至室溫后,經(jīng)破碎——分級得到半固化材料;
(Ⅱ)將第(Ⅰ)步得到的半固化材料和煤焦油加入至混捏設備中,并于50~150℃恒溫30~180min,得到硬碳復合材料前驅體;
(Ⅲ)將第(Ⅱ)步得到的硬碳復合材料前驅體于保護氣氛條件下,900~1300℃碳化處理,得到最終產(chǎn)物。
第(Ⅰ)步中多羥基醇有機物為蔗糖、葡萄糖、淀粉或環(huán)糊精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較佳。破碎工藝中,破碎至材料平均粒度在5~15μm,分級工藝中,則選擇材料的粒徑D90:D10為(3~5):1的材料。
第(Ⅱ)步中,半固化材料與煤焦油的質量比為10:(1~3),混捏設備的轉速為5~20rpm,制得的材料性能更佳。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具有以下優(yōu)勢:
1.本發(fā)明的方法中,通過糊化、固化工藝,首先將材料制成接近于球形的半固化物質,球形形狀有助于材料的緊密堆積,而后,再經(jīng)歷煤焦油的混捏過程,使得半固化過程中形成的微孔被煤焦油填充并固化,因此,材料的壓實密度得以明顯提高,目前所使用的硬碳負極材料,壓實密度一般低于1.2g/cc,而采用本發(fā)明涉及技術制備的硬碳材料壓實密度普遍可達1.5g/cc。
2.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的硬碳材料經(jīng)歷煤焦油填充、包覆后,比表面積迅速縮減至3m2/g以內(nèi),電解液與硬碳之間的副反應顯著削弱,從而保證了材料的首次效率接近90%。
3.工藝過程未用到任何強酸、堿,重金屬及其化合物以及揮發(fā)性有機溶劑,因此本方法屬于清潔生產(chǎn)工藝,具有環(huán)境友好的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未經(jīng)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9261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