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875110.7 | 申請日: | 2015-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98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平 |
| 主分類號: | F04B53/22 | 分類號: | F04B53/22;F04B3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1200 山東省濰坊市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桿式泵 拆卸 輔助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泄壓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桿式泵的泄壓工具。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油田開發(fā)歷程的不斷深入,地層能量逐漸衰減,油井供液能力變差,機抽井動液面逐年下降,桿式泵深抽工藝大規(guī)模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桿式泵配合間隙小,易出現(xiàn)卡泵故障,隨著注氣工藝持續(xù)推廣,受注氣井結垢、腐蝕等原因影響,桿式泵卡泵頻次進一步增加。
為落實卡泵原因必須對卡泵井桿式泵進行拆卸,而注氣易導致桿式泵泵筒內憋壓,目前拆卸桿式泵主要為人工用管鉗對桿式泵進行直接拆卸,缺乏專業(yè)的泄壓工具,輔助安全拆泵,易導致人身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該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通過安裝能夠頂開桿式泵內閥球的頂桿,實現(xiàn)簡單安全快捷的泄壓。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包括與桿式泵相配合的套筒,套筒內部設置有可旋轉的頂桿,頂桿正對桿式泵泵筒內部的閥球,使用時,旋轉頂桿,直至頂桿頂開閥球,使桿式泵內的高壓氣體或高壓液體泄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化,套筒與頂桿之間設置有對頂桿起支撐作用的襯套,襯套的一部分套設在套筒內的一端部,襯套的另一部分伸出套筒外,伸出套筒的襯套外部為與扳手相配合的多邊形,襯套與頂桿通過螺紋連接,使用時,旋轉頂桿接觸閥球,然后通過扳手旋轉襯套,帶動頂桿頂開閥球。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化,襯套上還設置有用于將桿式泵泵筒內高壓氣體或液體泄出的泄壓孔。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化,套筒套設在桿式泵的底部,套筒上設置有兩組安裝孔,其中一組安裝孔與桿式泵泵筒底部上的孔相對應,通過螺釘將套筒固定在桿式泵底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優(yōu)化,套筒的端部設置有頂閥接頭,襯套安裝在套筒另一端部,頂閥接頭設置有與桿式泵底部內螺紋相嚙合的外螺紋。
本發(fā)明所具有的優(yōu)勢在于,本發(fā)明的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通過設置桿式的頂桿實現(xiàn)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地泄出桿式泵泵筒內的高壓流體或氣體,消除后續(xù)拆卸桿式泵作業(yè)風險,便于迅速查明卡泵原因,制定應對措施,避免重復檢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中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他實施方式中。
參見圖1,是本發(fā)明中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fā)明中的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包括與桿式泵相配合的套筒1,套筒1內部設置有可旋轉的頂桿3,頂桿3正對桿式泵4泵筒內部的閥球41,使用時,旋轉頂桿3,直至頂桿3頂開閥球41,使桿式泵4內的高壓氣體或高壓液體泄出。在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中,套筒1套設在桿式泵4的底部,套筒1上設置有兩組安裝孔,其中一組安裝孔11與桿式泵底部上的孔相對應,通過螺釘將套筒安裝在桿式泵4底部。套筒1與頂桿3之間設置有對頂桿3起支撐作用的襯套2,襯套2的一部分套設在套筒1內的一端部,襯套2的另一部分伸出套筒1外,伸出套筒1的襯套2外部為與扳手相配合的多邊形,襯套2與頂桿3通過螺紋21連接。使用時,先手動旋轉頂桿3接觸閥球41,然后通過扳手旋轉襯套2,帶動頂桿3頂開閥球41,使桿式泵4內的高壓氣體或高壓液體泄出。
參見圖2,是本發(fā)明中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中的桿式泵拆卸輔助裝置包括與桿式泵相配合的套筒1,套筒1內部設置有可旋轉的頂桿3,頂桿3正對桿式泵4泵筒內部的閥球41,使用時,旋轉頂桿3,直至頂桿3頂開閥球41,使桿式泵4內的高壓氣體或高壓液體泄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中,套筒1與頂桿3之間設置有對頂桿3起支撐作用的襯套2,襯套2的一部分套設在套筒1內的一端部,襯套2的另一部分伸出套筒1外,伸出套筒1的襯套2外部為與扳手相配合的多邊形,襯套2與頂桿3通過螺紋21連接。套筒1的另一端端部設置為頂閥接頭5,頂閥接頭5為中空筒狀,頂閥接頭5設置有與桿式泵4頂部內螺紋相嚙合的外螺紋。使用時,先手動旋轉頂桿3接觸閥球41,然后通過扳手旋轉襯套2,帶動頂桿3頂開閥球41,使桿式泵4內的高壓氣體或高壓液體泄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平,未經(jīng)劉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8751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多缸雙級增焓壓縮機及空調器、熱泵熱水器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氣壓縮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