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腰肌勞損的外敷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870002.0 | 申請日: | 2015-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273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7 |
| 發明(設計)人: | 梁振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振權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 地址: | 530207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腰肌勞損 外敷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腰肌勞損的外敷中藥。
【背景技術】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癥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酸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后可減輕,時輕時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
目前市場上的西醫療法,一般采用封閉療法以及使用消炎止痛藥,對腰肌勞損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治標不治本、無法根治,病情容易出現反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外敷中藥,針對腰肌勞損病患者有顯著療效,并且制備方法簡單,安全可靠。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療腰肌勞損的外敷中藥,所述外敷中藥主要由麥冬、西洋參、鉤藤、地丁草、干姜、白附子、大腹皮、生軍、王不留行、牛大力、柳枝組成。
優選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組成:麥冬20~26份,西洋參13~23份,鉤藤7~15份,地丁草10~18份,干姜21~27份,白附子11~15份,大腹皮5~9份,生軍8~16份,王不留行17~31份,牛大力9~15份,柳枝12~22份。
優選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組成:麥冬20~23份,西洋參13~18份,鉤藤7~11份,地丁草10~14份,干姜21~24份,白附子11~13份,大腹皮5~7份,生軍8~12份,王不留行17~24份,牛大力9~12份,柳枝12~17份。
優選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組成:麥冬23~26份,西洋參18~23份,鉤藤11~15份,地丁草14~18份,干姜24~27份,白附子13~15份,大腹皮7~9份,生軍12~16份,王不留行24~31份,牛大力12~15份,柳枝17~22份。
該外敷中藥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白附子放入酒中炮制,夏天炮制十天以上,冬天炮制十五天以上,然后取出晾干并打磨成粉;
2)將麥冬、西洋參、鉤藤、地丁草、干姜、大腹皮、生軍、王不留行、牛大力、柳枝洗凈晾干后打磨成粉;
3)將步驟1)、步驟2)制得的粉末混合加入2~3倍于粉末總重量的水并熬成糊狀。
用法:將藥敷于患處,早晚各一次,敷用時將敷用藥量1/4體積的醋與藥物混合后再敷能增強藥效。
本發明外敷中藥從患處滲入體內,藥物有效成分滲透率較高,能夠促進人體自身修復患處受傷的肌肉及根除炎癥,從根本上治療腰肌勞損病癥,防止病情發生反復,對于根治腰肌勞損具有良好的效果。
不良反應:本品偶有過敏不良反應,有過敏體質的病人慎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傳統中醫理論和實踐經驗指導下,精選出各原料藥及其配比,有助各種單品的功效最大限度地發揮,增強藥效和治療作用,藥物有效成分滲透率較高,能夠促進人體自身修復患處受傷的肌肉及根除炎癥,從根本上治療腰肌勞損,對腰肌勞損病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標本兼治。并且制備方法簡單,安全可靠。
本發明中各原料的相關特性如下: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肺、心、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效。用于燥咳痰稠,勞嗽咯血,口渴咽干,心煩失眠。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之效。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喉干。
鉤藤,性微寒,味甘,歸肝、心包經。有熄風止痙,清熱平肝之效。用于驚風抽搐,頭痛眩暈。
地丁草,性寒,味苦,入心、脾經。有清熱解毒之效。用于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經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白附子,味辛,性溫。歸胃、肝經。有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之效。用于中風痰壅,口眼唱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正頭痛,瘰疬痰核,毒蛇咬傷。
大腹皮,性微溫,味甘。歸脾經、肺經。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之效。用于表虛自汗、陰虛盜汗、陽氣虛弱、瘡瘍潰破、肺氣虛證、氣虛衰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振權,未經梁振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870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