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菌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839912.2 | 申請日: | 2015-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72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陶新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陶新田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培養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猴頭菇的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猴頭菇培養物組分的配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猴頭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肴,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參、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猴頭菌的營養成分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質26.3克,是香菇的二倍。它含有氨基酸多大17種,其中人體所需的占8種。每百克猴頭含脂肪4.2克,是名副其實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另外還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猴頭菇有增進食欲,增強胃粘膜屏障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提升白細胞等作用。
目前市面上猴頭菇培養物采用的是木屑26%,麥皮20%,膨潤土或碳酸鈣2%,糖1%,過磷酸鈣1%為主要原料培育猴頭菇,雜木屑的碳源營養元素單一,培養的猴頭菇的生長環境限制要素較多,產量相對較低,且選用麥皮為猴頭菇生長的氮源,其氮元素較難被猴頭菇的根系分解吸收,不利于猴頭菇菌株和菌蓋的展開,造成了生長出來的猴頭菇的營養價值與成分較少,微量元素的含量較低,不利于人們正常營養的攝入。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成本較低,富含硒元素的猴頭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菌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
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癥的發病率有直接關系,例如:此地區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這個地區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實說明硒與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同時科學界也認識到硒是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硒是構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島β細胞氧化破壞,使其功能正常,促進糖份代謝、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菌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培養主料和輔料制備而成:
(1)挑選麥麩、谷芽,經消毒、干燥后備用;
(2)配置含鋅元素重量分數為2-5%的富硒土,所述富硒土為富鋅礦物粉末與泥土的混合物;將所得混合物與步驟(1)中的麥麩、谷芽進行混合形成主料;
(3)配置輔料,將闊葉木屑、發酵馬糞干燥后混合,粉碎成直徑為2-3mm的顆粒;
(4)將瓊脂,氨水,膨潤土,亞硒酸鈉,碳酸鉀,硫酸鐵,磷酸二氫鈣混合配置成溶液,將所得溶液與步驟(3)中顆粒進行混合,形成輔料;
(5)混合主料和輔料;
于主料和輔料的重量配置比值為11:3,所述主料中麥麩、谷芽、富硒土的重量比為6:3:1。
所述的闊葉木屑為榆樹或楊樹樹干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粉末,經過鋸齒加工后所得的鋸末。
制備的菌菇培養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配料和輔料制備而成:
培養主料中重量份為:麥麩:谷芽:富硒土=6:3:1;
培養物輔料中重量份為:闊葉木屑30-35,發酵馬糞20-25,瓊脂2-3,氨水2-4,膨潤土1-2,亞硒酸鈉500ppm,氨水l000ppm,硫酸鋅800ppm,磷酸二氫鈣l000ppm;
上述菌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是按重量比為主料:輔料=5:1配置而成;
上述富硒土為含硒元素重量分數為2%-5%的富硒元素的泥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配比簡單,使用方便,在降低傳統培養物成本的同時,有效保證了猴頭菇的硒元素含量。并且生物效率高,方法簡單,成本低,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菌菇培養物的制造方法,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培養主料和輔料制備而成:
(1)挑選麥麩、谷芽,經消毒、干燥后備用;
(2)配置含鋅元素重量分數為2-5%的富硒土,所述富硒土為富鋅礦物粉末與泥土的混合物;將所得混合物與步驟(1)中的麥麩、谷芽進行混合形成主料;
(3)配置輔料,將闊葉木屑、發酵馬糞干燥后混合,粉碎成直徑為2-3mm的顆粒;
(4)將瓊脂,氨水,膨潤土,亞硒酸鈉,碳酸鉀,硫酸鐵,磷酸二氫鈣混合配置成溶液,將所得溶液與步驟(3)中顆粒進行混合,形成輔料;
(5)混合主料和輔料;
于主料和輔料的重量配置比值為11:3,所述主料中麥麩、谷芽、富硒土的重量比為6:3:1。
所述的闊葉木屑為榆樹或楊樹樹干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粉末,經過鋸齒加工后所得的鋸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陶新田,未經陶新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8399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