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剩余活性污泥低能耗干化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69122.1 | 申請日: | 2015-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88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巍;回軍;楊飛飛;楊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1/14 | 分類號: | C02F11/14;C02F11/12;C02F1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剩余 活性污泥 能耗 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剩余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剩余污泥的破壁脫水、低能耗干化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剩余活性污泥是水處理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其內含有許多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而且污泥含水率極高,沉淀池中剛分離出來的污泥含水率大約在97%~99%,高含水率的污泥造成了污泥的運輸難度大,成本高,占據了垃圾填埋場大量庫容,同時填埋場的防滲要求業增加,垃圾滲濾液管堵塞等問題,對水環境和大氣環境都帶來極大的隱患。污泥的脫水及干化是污泥減量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污泥最終處理的必要前提。
污泥脫水已成為污泥處理與處置流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減少污泥體積來節省污泥后續運輸、處理處置成本是非常必要的。現有的污泥機械脫水工藝脫水效率都存在瓶頸問題,原因在于機械脫水均難以脫除細胞內的結合水。如欲提高污泥脫水效果,必須將污泥細胞壁破碎,是內部結合水溶出才可。為此,污泥的破壁處理是污泥脫水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污泥的干化是污泥進行資源化(農用、焚燒等)的前提。目前,污泥的干化技術已經得到較為深入的研究,很多技術已經得到應用。但大多存在設備投資費用高,加熱溫度高運行成本高等問題,阻礙了污泥干化技術大規模推廣和發展。利用太陽能干化污泥技術的方法能極大的降低干化運行成本,為污泥的更有效的資源化技術推廣提供便利。
張宗宇,李捷,趙洪明等(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20卷第4期,58-60)報道了“城市污泥干燥焚燒一體化處理工藝的研究”,研究了采用回轉圓筒干燥機和流化床焚燒爐對污泥進行干燥焚燒一體化處理。其中采用熱煙氣直接接觸換熱回轉圓筒干燥機對污泥進行干燥。濕污泥隨圓筒的轉動而運動,并在重力作用下從較高一段向較低一段移動。筒內布置有抄板,它不斷把濕污泥抄起、灑下,使污泥與煙氣的接觸面積增大。該干燥處理工藝需要熱源,即熱煙氣。如無可利用熱源還需引入其他熱源才能完成此干燥工藝。
CN 102173557A公開了一種低熱值剩余污泥處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生石灰儲存在生石灰料倉中,通生石灰儲存在生石灰料倉中,通過反應物計量裝置按需要輸送不同量的生石灰到混合反應器中,生石灰加入量為剩余污泥質量的20-50 %;將待處理的含水率80-90%的剩余污泥和生石灰送入混合反應器充分混合反應,制成半干化的污泥;將半干化污泥送入污泥造粒裝置,破碎成污泥顆粒導入太陽能干燥間進行干燥處理,經過24-48h的干燥處理,得到含水率為5-10%的干化污泥,產生的臭氣導入廢氣處理裝置處理。該發明處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低,效果好,采用太陽能對污泥進行干燥,利用資源降低成本,但是該方法采用石灰對污泥進行調理,脫水效率不高且石灰投加量大,增加后續處理量。此外,污泥鋪于干燥間內進行干燥,需要采用機械反動且污泥不能得到連續處理。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高效、安全、環保的剩余活性污泥低能耗干化處理工藝。該工藝采用藥劑調理和機械破壁技術提高污泥脫水率;多層網帶式低溫干化箱不需要熱源,溫度低且粉塵量低,可避免爆炸隱患,能充分的進行對流接觸并使污泥分散,脫水阻力小。
本發明提供一種剩余活性污泥低能耗干化處理工藝,所述處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剩余活性污泥送入高速剪切均化槽中,然后向均化槽中加入處理劑,在0~20℃下剪切均化0.5~1h,所述的處理劑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羥乙基六氫均三嗪的混合溶液;
(2)將步驟(1)處理后的污泥送入污泥脫水機進行脫水,得到脫水泥餅和污水,所述污水送去污水廠進一步處理;
(3)將步驟(2)所得的脫水泥餅送入成型機擠成條狀,然后通過輸送帶進入太陽能多層網帶式低溫干化箱干化,得到含水率小于15%的干化污泥。
本發明工藝中,步驟(3)所得干化污泥可進一步資源化處理或焚燒,干化過程產生的尾氣由引風機引入尾氣裝置處理后排空,所述尾氣處理裝置可以為超重力尾氣處理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691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